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向一种结构之学、诗性之学、生命之学与文化之学,揭示了现当代小说叙事转型、文学心路以及纯文学话语演变的重要理论、历史和学术范畴。所谓结构,是确立诗性文本因果关系、叙事模式的逻辑依据和理论工具,实质在于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与重建,以相对规范化的叙事学方法,深入诗性小说叙事的多维建构。诗性叙事不仅
中国现代童话的发生,具有外源性特征,探究域外童话在中国的译介,对于域外童话的异域影响问题和中国现代童话的发展问题都是必要的补充。本书将域外童话作为一种外来文学现象进行整体观照,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域外童话在近代中国译介的动因、特征、接受和影响等问题的探讨。
本书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与中国农村变革的关系视野中,以中国农村的变革为视角,从农民、农村、农业的动态演变出发,试图论述新世纪乡土小说内涵与农村整体变革的内涵之间的一致性,同时深入探究了乡土中国在新世纪以来的种种变革和出现的热点问题。本书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与中国农村变革的关系视野中,以中国农村的变革为视角,
《中国传记评论》第四辑栏目包括以下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特稿,刊载著名传记研究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成军的新作;第二板块为中国古代杂传整理与研究,刊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共3篇;第三板块为古今中外传记综论,刊发国内外学者投稿,共9篇;第四板块为传记与小说,共2篇;第五板块为“
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选集的一本,按照所收录文章内容,本书分为两汉辞赋概观、赋家作品考述、古典文学漫谈3个篇章,每一篇章收录了相应的文章。如两汉辞赋概观篇章就收录了《论汉赋》《汉赋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关于汉赋的铺张扬厉》等文章,赋家作品考述篇章收录了《孔臧其人及其赋》《东方朔评传》等文章,古典文学漫谈收录了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诗词美学经典。王国维以深厚的国学积淀,深入浅出地梳理了词的美学脉络,并以“境界说”总括之。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人间词话讲疏》初版于1937年,是首次对全书进行疏理讲解的专著。作者对该书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考订,从中国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人间词话
《临江仙》词曰:“泛泛著文风雅颂,吟哦平仄华章。奈何简残册蒙霜,附庸无格调,文笔愧宫商。//不着规矩涂抹甚,瓜瓢聊抵壶觞。本源失却悔衷肠,编修辑调谱,补缀唱沧桑。”这首词所表达的,就是编著《中华词谱》的初衷。它集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为一体,面向广大词调爱好者及有志于研究者,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诗词国粹,提供一条便捷途径
本书包括两大主要内容:佛教的东传接受与道教的整合形成,宗教文学的内涵相应的也就包括佛教文学和道教文学。特定时代的宗教文学总是此一时代宗教和文学的共同产物,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文学也不例外。本书主要探讨了魏晋南北朝道教文学史的生成、发展形式与内容。
本书结合岭南本土文化,将唐代小说中涉及岭南书写的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结合相关史料,描绘唐代岭南地区人文风情、地理气候之画卷,另一方面探求唐人在面对岭南时所反映出的思想态度,以及在不同时期这种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有唐一代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以及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寻求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观照此类小说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