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瓜塔里的“小民族文学”理论视阈下,解读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兹克的作品,认为奥兹克的写作具有小民族文学的鲜明特征。该书从作品的语言和主题,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析了奥兹克的小民族文学写作如何解域了美国主流的大民族文学,并拓宽了美国文学的边界。从这一理论视角下对奥兹克作品加以研究是一次大胆全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叙事的时代:生活故事是使我们人之为人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更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近年来,叙事分析不断发展并在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得以运用。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迫切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来帮助研究者依托可靠的结构化的方式开展研究,并有效地解释研究结果。《发展叙事理论》关注生活叙事研究的当下需要,思考生活叙
本书聚焦中国近现代的晚清时期、五四时期和抗战时期三个代表阶段,梳理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转型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探讨文学翻译与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国的文化复兴,以及抗战救国、民族救亡之间的关系。近代以降,民族国家的构建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也是翻译(包括文学翻译)活动的原动力
本书为文学文化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分为“思想史中的艺术理论”“设计哲学”“艺术研究的方法论”“消费社会的艺术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哲学含蕴”“文学与文论研究”六个部分,共收录论文30余篇,包括《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的解构主义》《作为当代文学读本的街区与村落——基于是-像关系的哲学解读》《法国汉学家朱利安对中国山水画道的哲学比
《文学欣赏》秉承贴近当代大学生实际、遵循当代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响应文化自信号召、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编写指导思想,突出人文情怀、国学底蕴、欣赏能力培养和愉快的学习精神,将文学分为四大类(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分章介绍和欣赏。每一种文学样式又分为中国古代、中国现代和西方文学三大节,将不同历史时期和中西方
本书汇集张旭东教授多年来文化批评的论述,以现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为主,从重返“五四”开始,以当代视角与比较视域对鲁迅、老舍等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进行深入探讨,对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进行梳理和阐发,揭示其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又以自身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时代性变化和发展。作者致力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
本书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介绍古希腊、罗马文学。杨公留学英伦时即主攻古典文学,又常常泡图书馆,遍观史地、民俗、音乐、哲学诸学科著作,因而在介绍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及萨福、维吉尔、奥维德等诗人的创作活动时能够将地中海、古埃及、两河文明及北欧文明融会贯通,既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又提纲挈领,于平易、浅近的叙述中蕴含隽永、悠长
《文学基础与影视欣赏(普通高等教育通识类课程教材)》以文体为编写体例,共分五章:第一章为诗词;第二章为散文;第三章为戏剧(曲);第四章为小说,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现当代以及外国具代表性的诗词、散文、戏剧(曲)、小说,品评结合:第五章为电影,主要选取近三十年间的中外经典电影,评议结合。 《文学基础与影视欣赏(普通高等教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汉魏六朝时期的简纸文字进行测查和整理,客观地分析并描写,摸清这一时期的文字面貌、构形情况及历史传承与变异情况。尤为可贵的是,本书从整字、构件、笔画三个层面描写异体字形成的原因,并统计各原因形成异体字的比重,从而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牍异体字形成的主要原因。经过整理,本书得出了107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牍材
《中西方民间叙事比较研究(英文)》主要是针对中西方民间叙事进行比较研究。这是一项基于人文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它涵盖了中西方语言、文学、历史、心理学、哲学、宗教等学科。本研究主要围绕中西文学中的六个民间叙事展开,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的《千面英雄》(TheHerowi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