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应对方法的概念基础及实践价值。根据对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地区推行的政策及措施的广泛对比分析,它比较侧重于管理机制应对洪涝和干旱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环境系统研究所(USF)的ClaudiaPahl-Wostl教授评价:“PatrickHuntjens的工
本书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该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存在较大压力,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普遍较低,且农户个体特征、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其用水绿色效率。同时,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以及制度规则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的集体行动参与。基于以上结论,本书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建
随着国家“蓝色经济”的发力和海防建设的需要,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海岛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如何有效解决海岛水资源短缺问题和确保海岛供水安全迫在眉睫。本书以舟山海岛地区为例,在“数字孪生”背景下,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水文预报和水资源配置等交叉学科,研究如何提高海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管理水
实施水资源调查评价,是重大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
本书以“水文情势变化-两湖水资源利用安全影响-综合调控”逻辑链条为技术路线,围绕两湖水资源利用对长江干流水位变动的响应机理和调控模式,分析了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水沙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了两湖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江湖关系变化对灌溉及城乡供水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江湖关系变化的两湖水资源综合调控方案,为保障洞庭湖
本书是由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主管,黑龙江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黑龙江省河湖长制保障中心、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写的专业年鉴,集中反映了2023年黑龙江省河湖管理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成果、重要数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黑龙江河湖面貌一新,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本书通过自然概况、综述、重要活动、政策文件、
这是一部关于清代河西走廊水资源分配制度的史学专著,系“励耘学术文存”系列丛书之一种。水利灌溉事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西走廊处于半干旱区,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的主要社会问题。本书基于大量的文献史料,研究清代河西走廊争水矛盾的类型、原因、性质等,并与其他地区争水矛盾相比较,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河西走廊的水
本书是由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编撰的湖北水资源年度报告,聚焦湖北省水资源发展、立法保护,收录了由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和相关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完成的部分成果,从研究机构的视角记录,审视,剖析湖北水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富有操作性的建议,主要栏目有总报告、特别关注、深度分析、问题
水是大自然与地球的驱动力,更是全球国际关系风云变化中隐秘而关键的因素。在逆全球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的大背景下,全球水治理面临更为激烈的冲击。水已超出自然与技术属性开始深刻作用于国家间关系。因此,当前不仅需要对新形势下全球水治理中的大国路径、地区模式和人文因素进行跨学科的阐释与分析,更需要对全球水危机热点地区的新动向与新特点
本书首先回顾了我国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配置等政策发展历程和趋势,明晰了再生水利用原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利用水平等政策要求演变过程,同时梳理分析了国外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经验做法。其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再生水生产利用现状和生产工艺现状,针对不同利用领域的再生水水质进行对标分析,分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