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史学》集刊致力打造中国历史理论研究的阵地。中国历史理论研究对于打通古今中外,开展长时段、大历史研究,树立世界眼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历史智慧、智力支持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遍历史理念进行解构,揭示其构造普遍性的方式,指出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的文明论背景。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天经地义人情的思想传统,重建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统摄西方以自由
本书尝试以生动的论述和丰富的历史案例,以创新性的历史动力学理论,分析人类历史上帝国的兴衰,为什么一些最初微不足道的小国可以成长为强大的帝国?为什么看似稳固的帝国又总会在巅峰过后归于衰亡?作者认为,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都经历着类似的周期,而以动态的视角观察人口的增减、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宗教的传播与消亡等,将
张荫麟是20世纪学贯中西的卓越代表,也是中国新史学方法论的前驱。其平生志在通史,在史学方法论和历史哲学上建树卓著。 作为张荫麟晚年拟编但迄今未出版的史学论著,本书原为四篇,现在此基础上,增补其关于历史科学、治史、历史教材编写方面的重要著译论文近20篇。较为系统地反映张荫麟关于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
《一千零一夜》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东地区民间小说集,很早就传入了中国,带给我们的童年许多欢乐。实际上,从历史上来考察,《一千零一夜》文本的产生、编撰、流传与最终的定型,更是中期与新柏拉图主义背景下,希腊文化与中东文明互相融合激荡的结果,在《一千零一夜》的文本中,有着希腊文化的明显的痕迹。通过对这个文本希腊化痕迹的研究,
《南雍史学丛稿》为东南大学历史学科复兴进程中的学术结晶之作,荟萃三代学人研究成果,共收录专题论文19篇。全书既承继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史学之厚重文脉,亦彰显当代东大历史学系重建二十载以来的探索与突破。作者群体涵盖学科复建先驱、中坚骨干及新生代菁英,以代际学术接力之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研究领域广涉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近现代
本书汇集了卡洛·金兹伯格最新的四篇文章,其内容体现出他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文明与野蛮》一文,重现了16世纪两位西班牙思想家关于美洲原住民是否具有人性的辩论,并突出了从希罗多德到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思想家的著作流传到15世纪时产生影响,并被诠释出多种意义的情况。在《野兽之魂》一文中,金兹伯格追溯了关于动
本书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论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史、学科本质属性、学科建设的服务面向、学科定位和区域国别学设置的价值、研究对象及其内涵、地缘关系中的国别与区域问题、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容结构、地缘治理与世界秩序、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所需材料及其获取路径选择问
《历史想象概论》一书从“历史想象”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历史书写中想象功能、类型、合理性及其可能面临的理论困境,并尝试用这些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想象问题。历史想象,即史家在书写历史时,以学界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研究经历以及整个人类的生活经验,在对历史事件的体验、移情、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幅动态的、形象
治文史要懂得文献学基本知识,懂得如何处理文献、如何用文献。与文献紧密相关的是考据,即考镜源流,弄清事实真相。本书以问题为导向,精选典型案例,说明文献与考据的价值和作用;聚焦《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经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