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法国社会的特征。内容覆盖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系、职业精神、文化政策。这些关乎法国社会运行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从本质上反映了对等级的依恋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一看似矛盾的社会生活方式背后却有着统一的文化逻辑:高贵与低贱的对立。这一基本文化特征也贯穿法国文学的创作实践,《追忆似水
本书稿旨在通过梳理苏联崩溃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过程,探讨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苏联的崩溃是如何发生的;第二,苏联的崩溃为什么会发生。对第一个问题,笔者的基本判断是,苏联崩溃是由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及其领导集团一手策划、亲自领导和全力推行的结果。第二个问题也许更重要,因为必然存在导致这一结果的深层根源,能否正确发现
本书关注的是1945年至1975年法国“黄金/辉煌三十年”时期农村转型的历史。第一章,阐述了战后法国经济的激进现代化,如何使农民离开村庄,去寻找城市生活中的就业、物质舒适和更广阔的视野。第二章,追溯了农村第二居所的房地产市场的出现。第三章,讲述了在农村人口外流的地区的年轻人。一些人继续务农或找到其他谋生方式,成为逐渐融
本书共有16篇报告,包括1篇总报告、11篇区域国别报告、4篇专题报告及欧洲移民大事记,总报告梳理了2022-2023年欧洲国际移民的状况,分析欧盟和欧洲各国在移民和难民管理中存在的困境与对策;区域国别报告选择了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法国、瑞士、奥利地、德国、波兰、英国和瑞典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了2022-2
《废奴:罪恶黑三角、大国争霸与世界文明的进化》以英国反奴隶制运动为主线,娓娓道来奴隶制的起源、发展,从宏大的历史视角展开英国废奴运动。除了废除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外,英国还致力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废奴运动,奴隶难言的痛苦、解放后多舛的命运与废奴运动中先锋人物的努力、坚韧之间形成强大的张力。《牛津史》评论说,雷
本书是关于联邦制起源的政治学著作。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之前,有着非常相似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权力结构的条件,但德国最终建成联邦制国家,而意大利则成为单一制国家。为解答怎样的国家能建成联邦制的问题,本书追溯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多层次因素,既讨论了政治领导人的雄心壮志,也分析了政治体制的延续性在构建国家时造成的
本书通过对过去三十年欧洲社会政治的观察描述与研究分析,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欧洲发展演进的基本概况。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不管是欧洲各国还是对欧盟整体而言,分歧和危机都在不断叠加,质疑欧洲一体化的声音也更加响亮,英国更是采取了脱欧行动。如此一来,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变局与危机中越发凸显。本书从“变局与危机““问
这是掌控罗马的黑手党家族,他们人多势众,像病毒一样散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参与所有犯罪活动。 他们是在税务机关没有任何财产登记的无业游民,实际上却坐拥豪车、豪宅。 他们通过敲诈勒索、绑架等黑社会组织的典型手段传播恐惧和不安,积累了巨额财富。 他们很多人都接受过司法调查,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了了之,就连政客与公众舆论也选择了
本书收录了欧洲观察室栏目的部分文章。欧洲观察室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专栏,自2017年初开始创办,已走过7个年头。栏目邀请上海及国内外欧洲研究专家学者,集合欧洲一体化与国别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多种视角,对欧洲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多维、深入、前瞻的观察解读。本书选取的40篇精彩论述,通过对话、专论等
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在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至关重要的百余年中,旧制由盛转衰,启蒙熠熠生辉,公共领域兴起,民族国家登场。在本书中,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蒂莫西C.W.布莱宁探讨了改变18世纪欧洲权力格局的文化革命。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王公贵族以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庄严肃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