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黄河好人》再现了王三救援队三十年来守护黄河、守护生命的过程。在包头市万水泉镇画匠营子村有一位普通的渔民,他叫王金清,小名王三。王三从小在黄河边长大,靠打鱼卖鱼为生,从1997年第一次在黄河边救人开始,迄今已经救人四百多起。2012年,王三在一次救人时偶然被媒体发现,引起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的要求,展示云南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云南教育出版社策划了《春暖阿佤山》。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10位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以非虚构的形式,用鲜活的语言、故事性的叙述,长短镜头的画面
公元1040年,上元节之夜,党项人首领元昊突然挥师扑向延州。大西北顿时烽烟滚滚,血火交织。 本书围绕大宋西北边防军的历史展开,大宋西北边防军亦称“西军”。西军为党项人叛乱兴起,一百年来,为捍卫西北边陲,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书写了大宋历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 书中除了讴歌胸怀家国、前赴后继、敢于献身的西军将士,还颂赞为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主人公是张家口扶贫干部张天佑。书中记录了张天佑响应国家号召,到张家口市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事迹。在任职脱贫干部期间,张天佑平均每15天便做一件实事,立足当地百姓的切身需求,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作者在撰写本书时,精选了与张天佑相关的一些有特色、经典、口口相传的小故事和片段,以小见大,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张天
此选题是贵州出版集团专项资金《多彩民族文学书系》的延续性项目之一。书稿分四章,以时间为纵线,以事件和人物为横截面,以“青云路”为背景,全面展现了青云路及南明河流域七十多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生活在“青云路”上的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图景,从而展现贵阳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书稿展现了贵阳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和精神肌理,为读者呈
本书为纪实文学。《美国路人》是央视资深驻外记者刘骁骞创作的一部独特的观察手记。他以在美国各地走访的亲身经历为框架,作为一个过路人,带领读者一起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在基诺沙的街头,他置身人群之中,目睹苦涩的泪水从人们的眼眶中滑落;热内亚的学校门前,他见证历史的伤痛隐秘又持久地影响每个人的心……刘骁骞用记者独有的冷静锐利的
这是一部传记文学。1938年到1949年期间,张大千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青城山上清宫先后居住了四五年时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以青城山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其艺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峰。也是其一生中和夫人孩子们团聚在一起最幸福的岁月。此后便长期漂泊海外,与家人天各一方,梦回青城是张大千离开青城山后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本书分为四部
本书是一本纪实文学。2024年是百年药企辉瑞进入中国市场35周年。辉瑞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到中国,不仅为患者带来药物、促进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还带来了现代化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法、人才培训体系、市场营销策略、社会责任理念等。辉瑞在华35年的发展,早已超越了疾病治疗药物销售的范畴,企业对中国医药市场、药物研发、健康事业等领
出生于浙江兰溪小山村,在小镇读初中,去县城读高中,在大城市上大学,后又到日本留学深造,回国后继续投身医学事业,成长为知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作者陈毅力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出发,真实细腻、生动有趣地记录了一个农村孩子蜕变为博士医生的奋斗历程,勾勒出一幅幅在时代变迁背景下勤劳、朴素生活的中国人民的微观史卷。 陈毅力医生就是有往
本书是曾经生活、工作在恭王府与什刹海附近的人们对恭王府和什刹海的回忆。他们当中有曾经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生,有的是几代人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他们怀着对恭王府的热爱,写下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这一篇篇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了恭王府的过去,曾经这里有多个单位在此办公,为了实现其全面对外开放,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沟通,最终达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