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从上海图书馆的独家珍藏中,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往来信札,整理汇编,按原貌影印,并编制相应的细目索引,再请有关专家撰写研究、导读文字,使这些长期深藏未刊、不易获读的珍稀史料,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难得资料,从而为推进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奠定系统坚实的史料基础,
本报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编著,是对1988年、1989年、1992年、1993年和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掘的天山北路墓地资料的全面公布。天山北路墓地是迄今为止哈密绿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
本书为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1995~2019年田野考古工作报告。在上述年度范围内,盘龙城遗址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杨家湾、小嘴和小王家嘴三处地点:杨家湾地点的考古发掘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揭示出盘龙城城市聚落晚期的中心;小嘴地点的考古发掘主要见有灰坑、灰沟和房址,发现有铸铜手工业遗存;小王家嘴地点则以灰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
本书是汇集长江流域研究历史文献的大型影印古籍丛书。本书着眼于长江流域整体研究,收集藏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历史文献,重塑重要文献的版本源流,复现长江流域历史文献的代表性版本,为长江文化的深化研究与利用提供可信、有序的文献基础。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支主体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化统一体,成为中华文
深汕特别合作区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管理,是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2021-2022年,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考古调查工作,本书就是对这次考古调查的总结和研究。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是《赤石河流域考古调查(上)》,介绍特别合作区四镇的遗址发现情况;第二册是《赤石河流域考古调查(下)》,介绍
“商周十供”是清乾隆时期朝廷颁赐给孔府,用来祭祀孔子的十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十供”古朴典雅,异常精美,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是清王朝推崇孔子及儒家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物。本书为精装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这十件青铜珍品,是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的重要精神产品,和《圣迹图》《孔庙》等同为2024中国(曲阜)国际
本丛书以时间为轴线,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0万字,550幅图。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画作25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5万字,500幅图。以时间为坐标,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书作20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立
本书作者许根顺用了十多年时间,以海量图片零距离地记录了陈家泠先生义无反顾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人生。以无数原始的视频、音频,真实的、全方位全高清数字化的系统记录,回放他创作的过程和写生的一幕幕,再现陈家泠老师那殉道般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期望向世界和未来讲述一个真真切切的“陈家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