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代学者沈涛利用历代异文材料考订《说文解字》,旨在恢复《说文解字》本来面目的著作,共十四卷,卷粉上、下。以1926年上海医学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影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名著。然而此书流传至清代,经过历代传抄摹写,面目渐失真于是考订《说文解字》成为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文解字》的
《近代汉语粤方言文献集成》分别选取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文粤方言文献23种,其中中文文献13种,外文文献10种。中文文献大多为历代粤语韵书、粤语教材,其功能在粤语的正音、正词与会话;外文文献多为帮助外国来华传教士或驻华商旅学习粤语的双语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本辑辑录的《江湖分韵酬世全书》(1786)、壁鱼堂《分韵撮
《近代汉语晋方言文献集成》是《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丛书中的一辑,辑录了珍藏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晋方言文献,有刊印本、手抄本和重录本多种版式。涵盖方言语音、方言词汇、方言韵书、方言谣谚、方言杂字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多种方言文献为首次整理和发掘,如《合河方言》《谚耦集》《马首农言》《晋语》《校正方言杂字》和域外的晋方言调查研
本书收录近代汉语除韵书韵图之外官话区的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即非韵书韵图类的近代汉语方言材料,集中出现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本辑收录方言文献74种,内容具体表现为方言考释、乡音土语、方言调查、俗字语句、启蒙杂字书中的词语与音注等。它们或单独成书或存在于专著、附录、启蒙读物韵文等诸多材料中,这些方言文献大多数记录的是口
本书历来被认为是清代最佳、影响最大的版本。孙星衍刊刻《说文》时,延请严可均和顾广圻,为其进行编校,由此还导致严、顾因学术不合而断交的公案。顾广圻的编校底本,即是此次影印之本。此本之上,有孙星衍过录严可均的批校,并有孙氏对其批校的批校;在此之上,顾广圻再对严、孙的批校进行批校。所批之处,几无余地,可谓丹黄灿然,代表了清代
本书为法语、拉丁语、汉语三语词典,词典选用的词组及短语均为当时贵州民间日常使用的口语,生动地再现和保存了19世纪中期贵州口语的风貌。
本书共七卷,收录了66种徽州乡音韵书,其中65种抄本,1种石印本。徽州乡音韵书以抄本为主,现多为私人收藏,本书收录的65种抄本,也是孤本,其中64种为黄山学院孙承平先生历时数十年收藏,另1种抄本则为乔全生教授所收藏。1种石印本则是徽州韵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安乡音字义考正》。这些韵书成书的时间从清代中晚期一直到1949年
近代吴语的历史文献数量丰富,体裁多样,种类繁多。本《集成》搜集并精选明末到民国时期的吴语文献27种,所收录的均为直接记录、研究吴方言的中外学者的著作。中国学者的著作,侧重于考证方言词语的来源,为我们提供了方言词汇和文字的信息。近代外国人的研究,运用近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给方言研究带来了新风气,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记录
《康熙字典》是汉语辞书史上的一部重要字书。由清代学者张玉书等编纂,1716年刊行。字典共收字47035个。字典收入许多生僻、不常用字,为此,张元济先生删节为约9000余字,成为这本《节本康熙字典》,于1949年3月刊行。2001年12月,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一百零五周年和张元济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将隐逸半个世纪的《节本
《中国语言资源集·福建》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福建项目79个市县方言调查成果的汇编,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口头文化4个部分,全面反映了福建境内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的现时面貌,深入揭示了福建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基本风貌,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汉语史的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也为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