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广东历代著者要录》收录广东历代著者的“文集”152种,成书年代自宋以降至1948年。文集著者为广州府、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南雄府、肇庆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籍的历代名家、近代学人等,生年晚于1912年者不予收入。所收人物158人,包括崔与之、张镇孙、湛若水、屈大均、马福安、薛中离、黎贞、丘濬、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参议,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唐王时在闽中称帝,授礼部尚书。清兵入闽,自缢殉节。曹学佺工诗,精通音律,擅长度曲,为“闽中十子”之首。本书汇集了散存于国内及海外各地的曹氏现
为了继承传统文化,抢救收集整理县历史文化资料,编者经过十数年努力,将所收集到的盱眙古人诗文集汇编成册,名之为《都梁遗馨》。该书共分八卷,收录有唐代末年重要诗人、诗歌理论家司空图的《司空表圣诗文集》;有性情豪宕不羁的元代诗人陈柏的《元峤集》;有明朝“横槊赋诗”的王侯将帅李言恭的《青莲阁集》《李公子集》《贝叶斋稿》;有“著
《贾平凹文选》为贾平凹的最新自选集,共计三十卷,其中包含长篇小说十八卷,中短篇小说四卷,散文杂文五卷。文集集中呈现了贾平凹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贾平凹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一部部文学精品,为海内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浑厚的底蕴、中国人多
路翎(1923—1994)于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胜利前后即已成为“七月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95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5年后中断写作。1981年“复出”,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直至逝世未曾辍笔。其创作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致有“一生两世”(冀汸)之说。其前期创作史有定评,学术研究中讨论较多、读书
贵筑(今贵州贵阳黄氏为晚清文学世家,书香门第。黄辅辰、黄辅相及辅辰子黄彭年、孙黄国瑾,一门三代四位进士,皆有著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世纪50年代购入黄彭年孙黄襄成保藏的一批黄氏藏书,其精华部分为黄氏及其亲友的著述稿本、抄本及批校、题跋本,共30余种。《贵筑黄氏手稿辑存》选取其中的手稿本部分进行影印。这些手稿或者未
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学人,陈平原教授的研究展现出了一种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他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体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近日,商务印书馆整体出版《陈平原文集》,汇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文学创作层出不穷,而编选诗文总集,弘扬文学传统,也是巴蜀人历代相继的传承。巴蜀学者好编总集者甚多,至清代尤盛,清蜀人所编大型总集数量可观,历来受到出版行业关注,不少大型丛书亦有收录。然而清蜀人总集数量之多,仍有许多未经整理出版者,本书搜集较为稀见之清代蜀人总集十二种汇编,其中包括清代蜀人著作选本与清
本书底本为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海录轩刻李善注《文选》,朱墨套印,附有清代著名学者何焯评点。叶刻本是第一部刻有何焯评点的《文选》版本,此前未见有影印出版。刘永济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其评点文字,分朱墨两色,应为不同时间阅读所作。详批篇目60余篇,主要内容分为总评、层次分析、圈点,偶有摘录王念孙《经义述闻》校勘之语。刘
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在剧本创作、戏剧表导演、电影编导、戏剧理论研究、戏剧改革、戏剧教育、戏剧运动诸方面硕果累累,对中国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的发展贡献卓著。 欧阳予倩早年因热爱艺术投拜名师,钻研京剧学旦角,在京剧界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说。他曾参加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等文艺团体,在田汉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