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资源大典(重庆卷套装共8册)》分上篇、中篇、下篇以及附篇。上篇介绍了重庆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资源等基本情况,回顾了重庆中医药发展史和历次中药资源调查情况,重点介绍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取得的成果,对重庆中药资源区划进行初步分析;探索了基于种群生态学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研究,提出了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的建议。中
本项目从人类学、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全面论述了高原医学的理论及实践,如各型高原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防治方向,从整体生理功能到组织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论述了人类高原适应或各型高原病;突出了高原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面目,包括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及争议;综合论述了高原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如目前的认识、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国内首部大型原创骨科运动医学专著,全书共800余页,165万字,8篇,62章,5个附录,彩图1100余幅(大多来自编者手术或康复实践),其中由专业画师绘制模式图500余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指导性和实践性极强,可读性高。 权威规范、代表性好:由陈世益、冯华主编,汇聚全国各地86位专家参与编写,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的子书之一。书中以《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古代有药图者)为单元,图文结合,以鉴定诸药来源为主旨。全书52章。“总论”4章,介绍古代本草药图发展史及相关书籍的概况与特色。“各论”48章,论药1459种,汇集古代药图近20000幅。药物分类及各章药物排列与《本草纲目》48卷各
该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用病理的实验方法观察和研究在动物感染、中毒、缺氧的情况下对受试动物损伤而引发的不同程度病变,分析不同药物、在不同剂量情况下,对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造成的病理改变,从而阐述病变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病变的转归和结局。代替不可能在人体进行的实验。该书以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为主的病理专
本图集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图集的编研”成果,共三卷四册。图集分类编研了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综合分布与地理环境图谱、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图谱和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分布图谱,共涉及31个省(区、市)2900余个县(区)的1600多幅专题图,包括我国33种自然疫源性疾
本书为中药大家范崔生领衔撰写的一部系统介绍中药鉴定学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中药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的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学术巨制。全书分总论与各论。总论深入阐述了中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中药鉴定方法与进展,以及中药材市场概述等内容。各论收载常用中药材512种,详细阐述每味药材及其易混淆品种、部分地区习用品的鉴别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三卷,共六千余字,东汉魏伯阳撰。其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地位。它借助《周易》的哲学思想和概念,以及西汉以来盛行的黄老之学,阐释炼丹术的有关问题,以三者的巧妙结合,成为道家炼丹术的文献源头。《周易参同契》内容涉及易学、道家养生学、古代化学等诸多方面,在易学史、道教史与中国古代科技
刘永良医生响应国家挖掘中医、传承中医的号召,将自己多年经验及秘不外传的家传技法总结出此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九宫点穴正脊经筋疗法指导理论,为本疗法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便于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中篇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使术者掌握本疗法的动作要领,一旦临证,以达到“手随心悟,心于手转,理通在手中,疗效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