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我国比较独特的文献。它是以记载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为主的文献类别,其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时至今日仍在编纂。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国古代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对于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社会等各方面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名人家谱是指记载有著名历史人物的家谱,它对于开展相关研究尤其重要。近年来,名人家
海盐县,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是浙江最早的建制县之一。海盐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著称。《老海盐》是集中反映海盐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照片图集。作者历时八年,精心搜集并遴选了四百余幅具有代表性的老照片,分为海盐牌坊、海盐园林、海盐寺庙、海盐古塔、海盐城墙、海盐古亭、海盐古桥、海盐公建、海盐山海、海盐非遗等
《芙蓉楼碑刻集萃》是一本集萃在今洪江市(原黔阳县)芙蓉楼碑廊内碑刻的多位书法名家字碑墨宝的书籍,收录了包括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及洪江市本地书法家王继贤、邱开来、陈梅仙等书法名家的真迹。这些书法碑刻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相关情况
新修地方志。本书为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的地方志,它分章节记述了蠡湖街道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并附有图片、概述、大事记、附录等。本书内容丰富,摘取史料详尽真实,表述平实流畅,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特色,对于认识和了解蠡湖街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希望通过发挥志书“明道、资治、存史、辅教”的功能,从而
本书于光绪五年(1879)设局修纂,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计一百三十卷。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记叙了顺天府的水道、水利情况,沿革、官守等都从周代一直记载到清末,是晚清时期的地方巨著。这套志书提供了北京地区较为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风貌、人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次依照原书尺寸,双色影印,线装再造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纪实类摄影集,这些摄影集多以历史事件或某一主题进行摄影编辑,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生活、历史遗迹等诸多方面。本书按“社会·记录类”“风景·建筑类”“经济·工商类”“艺文·人物类”四方面进行分类编排,共收录文献近130种,全部高精复制,绝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这些文献记录了近代中国
海宁,古为盐官,又称海昌,今为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海宁市(县级),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钱塘江畔。海宁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前贤辈出,素有修志传统,地方文献丰富,底蕴极为深厚。《海宁州志稿》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海宁知州李圭始修,海宁知县刘蔚仁续修,至民国5年(1916)告竣,民国11年(1922)付梓,朱
本书是“陇右文库”之著作库,系全面发掘和详尽收录历代甘肃地方人物著作和有关甘肃地方文献的资料库。全书以时代为序,分为四编,即汉至宋元编、明代编、清代编、民国编,共收集著作200余部,有刻本、抄本和稿本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等,版本十分珍贵,是甘肃清代以前(含部分民国时期)甘肃籍作者著述作品集大成之作。本书以影印形式出版
本书依据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蜀汉景耀五年(262年)的《三国时期全图》对应的当今中国行政区域,来确定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蜀汉故地卷)调查报告的主要涵盖范围,时间上限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为开端,下限暂定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书共3册,约63万字,调查点位559个,图片2700余张,汇集第一手调
本书内容: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旧藏杨以增海源阁,《楹书隅录》著录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卷四十三缺,配光绪七年杨保彝影宋抄本。书内有“建溪蔡梦弼傅卿校刻梓于东塾”牌记,目录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其他卷后尚有蔡梦弼刻书题记多处,有季振宜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