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游宦诗文征》是黔籍学者、藏书家朱启钤汇编的诗文集,是朱启钤整理贵州文献其中的一种,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书中汇集了明清两代游宦贵州士子的诗文,共一百五十二家。尤其是其中的很多诗文集子,如今已成为绝版孤本,非常珍贵。这些诗文中记载了明清两代士子游宦贵州的概况,可为学者研究贵州历史文化、地域风貌和风俗人情提供了史料,
本书收录傅玉书、傅汝怀父子所撰诗文集。《竹庄诗草》《竹庄文钞》为傅玉书所撰,《香云草屋诗稿》为傅汝怀所撰。《竹庄诗草》十二卷,依年序编排,起于甲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年),汽于壬子(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收录傅玉书诗作数百首,是目前贵州省内唯一的一部傅玉书诗集,弥足珍贵。《竹庄文钞》十一卷首一卷,全六
《所至录》是贵阳人卢戊原、永宁人吴寅邦等辑录周夔诗文及宦地文人唱和的作品集。周夔字竹楼,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道光三十年由监生选贵州永宁(今关岭)知州。咸丰元年调黄平州。咸丰九年升安顺府知府。咸丰十年去世。该书共分7册,并未整体分卷,仅在前六册内分永宁卷二卷、黄平一卷、郎岱一卷、铜仁一卷。前六册收录了大量的永宁、铜仁
本书为贵州瓮安傅玉书、傅汝怀父子所撰贵州诗文集四种。分别包括傅玉书撰《黔风》十二卷、《黔风旧闻录》六卷、《黔风鸣盛录》十八卷及傅汝怀撰《黔风演》四卷。傅氏父子所撰此《黔风》四种传世稀少,目前贵州省内已经无全本,多方访求而来,《黔风》《黔风鸣盛录》使用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黔风旧闻录》用湖南图书馆藏清刻本,《黔风演》用贵
本书为精装影印本。作者徐楘(1797—?),字鼎梅,一字桂生,号蔗塘居士,别号一真。全书共六十七卷。收录明清贵州诗人四百四十六位、诗歌六千馀首。体例较前之贵州诗歌总集颇有创新,其开列诗人姓名、官职、出身、字号、谥号等,姓名之下又用双行小字标出诗歌数量。开后之《播雅》《黔诗纪略》《桐梓耆旧诗》等体例之滥觞。本次《贵州文库
《施注苏诗》四十二卷,宋苏轼著,宋施元之、顾禧注,此次出版的是清莫友芝批校本。《施注苏诗》是苏诗的一个重要注本,共十册,除施氏所注苏诗四十二卷外,还包括续补遗诗二卷,共收录苏轼诗歌两千六百余首,按照编年的形式排列,每卷开始都注明创作诗歌的时间或背景,收录诗歌内容丰富。《施注苏诗》曾为清代著名诗人、版本目录学家莫友芝所藏
本书为线装古籍影印。由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著。版本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宝庆元年(1225)广东漕司刊本(有配抄、配补),又名“漕台本”,是现存最早的杜甫诗歌注本之一,版刻明朗大气,初为蝴蝶装。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最早见于宋人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惟著录时题作《杜工部诗集注》,之后便绝迹
本书内容讲述:诗至唐而极盛,诗至杜而集大成,杜至宋而尊称为“圣”。“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词,但亦可窥两宋注杜之盛。宋人对杜集的编集、补遗、增校、注释、批点、集注、编年、分体、分类、用韵、集杜、和杜诸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历经沧桑,今存宋刻杜集注本仅有十数种,而蔡梦弼撰《杜工部草堂诗笺》流传颇广
本书是编者经过十余年从多种别集、总集、诗话、文体论著等典籍中辑录而来,共收杂体诗词一千八百余首,涉及作者六百余家。根据汉字的声韵和形体特点,对所收录作品分类整理。共分四声,双声叠韵,声母诗、韵母诗,短柱,藏头,攒三、攒五,离合体,神智体,联边,口字诗,笔画,反正体,迭字,顶真,限体,通贯十六大类。各类别内部以时代为序收
本书由纪宝成教授自选个人诗词100首,由牛维麟教授书写,汇集而成。这本书既是诗词与书法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也是两位作者数十年深厚友谊的结晶。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诗词与书法的融合之美,感受到当代教育管理者的文化艺术素养,还能体味到醇厚绵远的岁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