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文献研究法讨论了一个数理逻辑问题:弗协调集合论是否优于经典集合论。书稿从张清宇先生的弗协调命题逻辑出发构造一阶谓词系统和集合论系统,并构造模型证明其非平凡性,结果证明现有的弗协调集合论不优于经典集合论。本书同时还用模型证明了弗协调集合论的非平凡性,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实现了洛韦和塔拉法德的猜想,将广义代数值模型推广到弗协调集合论,书稿也对集合论模型的构造技术作了一次较为充分的梳理,为其它集合论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逻辑学会特创办该集刊《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的主要研究论域包括逻辑、智能与哲学的交叉融合等,其基本研究方法是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等,受众对象主要是逻辑学、智能科学和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本辑为第四辑,主题是“逻辑与知识:可能性与可靠性”,主要栏目有:逻辑经典问题、逻辑与
本书通过对范畴直观与代现的被给予性疑难和同时性困境的探讨,以时间流形(一维流形构造二维连续统)为基础,提出了以意向流形理解超越论现象学的原创性方案。基于此框架,本书不仅对胡塞尔从描述心理学突人超越论现象学的缘由和过程、超越论现象学的诸基本问题以及现象学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对超越论现象学如何从根本上塑形法国现象学进行了探源性的研究。
逻辑为正思之学,即给所有思想立种种法式,相互推校、参照,“以期所得信为最正确者而归依”。他认为,“逻辑之名,起于欧洲,而逻辑之理,存乎天壤”,先秦名学与欧洲逻辑“信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该书以欧洲逻辑体系为“经”,以中国古代名辩理论和实例为“纬”编写而成。书后附有作者早年所写的6篇论文,其中《名墨訾应论》和《名学他辩》等篇对先秦名辩之学(见先秦逻辑思想)提出了一些重要看法。作者否定了西晋鲁胜以来所谓“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形名显于世”的传统说法,认为惠施、公孙龙既
"王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也是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研究专家。他提出逻辑就是“必然地得出”,相关认识推进了国内现代逻辑观念的传播,影响了几代人;他提出应该在系词的意义上理解being,并且把这样的理解贯彻始终,他的观点颠覆了传统认识,被称为一“是”到底论,引起国内西方哲学界持久的热烈讨论;他提出句子图式,为哲学讨论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展示了一种解释和讨论哲学问题的方式;他提出“哲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以及“加字哲学”等一系列新的认识,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和讨论,在国内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从生动有趣的情景片段入手,深入浅出地诠释逻辑学原理,让读者轻松了解逻辑学常识、辨别语言陷阱、破斥逻辑谬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说不出逻辑学是什么,并不意味着逻辑学距离生活很远,事实恰恰相反,逻辑学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只是鲜少被注意、被提及而已。生活不是童话世界,现实问题极其复杂,想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仅凭直觉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有意识的逻辑思考。对普通大众来说,系统了解逻辑学的机会并不多,故而在提到逻辑学中时一脸茫然,脑海里没有任何概念。
本书首先探讨了逻辑的观念,并通过回顾中西方推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内容,提出了研究所秉持的逻辑观念和方法,即以逻辑与文化关系为纽带,深刻认识并高度认同关于逻辑具有共通性和特殊性的思想,坚持文化逻辑观,精准运用“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的方法。其次,提出并初步构建了比较逻辑学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比较逻辑学描述、评价、汇通“三层次”理论设想,并按照这一设想展开中西方必然推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开展中国古代科学逻辑思想研究的新命题,拓宽了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提出中国逻辑必然推理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数学公理化演
简单风趣的大师逻辑课来了!本书邀请波普尔、休谟、孔德、古尔德、罗素、培根、亚里士多德等16位逻辑学大师走进课堂,在与学生的畅谈中,讨论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16个逻辑学话题——现实的思考、概念、概括、过度概括、隐含意义、谬误、错误类比、片面性思考错误、集体思维、推理关系与模态逻辑、回避问题、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统一场理论、人际沟通中的逻辑语原则、诈骗等。全书精心绘制轻松幽默的漫画与图示,在趣味阅读中读懂社会运行的逻辑学原理,在逻辑学的世界中畅游,在理性思考中让人生更智慧。
本书首次全面介绍了主动推理架构,涵盖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作为理解行为与大脑的“第一原则”方法,主动推理架构以最小化自由能为纲。本书强调了自由能原理对理解大脑运行方式的重大意义,介绍了主动推理架构的相关概念和形式体系,并将其置于当前认知科学理论的语境之中,而后以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基于主动推理的计算模型来解释知觉、注意、记忆和计划等认知现象。
模态逻辑是现代逻辑研究的重要领域,多模态逻辑则是模态逻辑研究的前沿领域。多模态逻辑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算子的模态逻辑系统,且算子之间不可规约,它是模态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模态交互作用公理为视角,构建了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为形式化研究各种类型的模态提供了一般的逻辑框架;证明了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的完全性、对应性、可判定性等元逻辑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揭示了多模态逻辑的哲学背景及其解题功能,论述了多模态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