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S51 禾谷类作物】 分类索引
  • 大麦原来是这样的
    • 大麦原来是这样的
    • 沈奇,王艳平,黄俊著/2024-12-1/ 河海大学出版社/定价:¥60
    •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农作物大麦的起源、形态、种植和价值,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大麦,同时也了解农业和农业科研。全书包括四部分内容:(一)起源久远的家族。介绍大麦的起源和栽培历史。(二)多姿多彩的形态。以丰富的图片展示大麦各个生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多样性和特点。(三)分布广泛的种植。介绍大麦在世界各地被种植和利用的情况。(四)日益重要的价值。重点描述大麦的加工形式、营养和对人类健康的价值。目标读者为中小学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及喜爱植物、关注农业、注重营养健康的群体。本书通过图表

    • ISBN:9787563094455
  • 水稻种子生物学
    • 水稻种子生物学
    • 刘军等/2024-8-1/ 科学出版社/定价:¥198
    • 本书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及其同事多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稻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的结构与组分,种子的发育与成熟,贮藏物的合成,种子萌发,贮藏物的动员,种子休眠及其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环境控制,种子储藏、劣变及其修复,以及杂交水稻种子。

    • ISBN:9787030772084
  • 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系统碳氮高效利用机制与调控
    • 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系统碳氮高效利用机制与调控
    • 李宗新/2024-6-1/ 科学出版社/定价:¥148
    • 本著作围绕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农田系统生产力和环境效益的影响,进一步探析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栽培管理促进麦-玉周年种植系统碳氮高效的机理与调控管理措施。以期为区域农田生产力提升和农田系统"碳中和"和可持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维持作物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并降低农田碳排放是当今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秸秆还田和施氮是改善土壤耕地质量、实现作物丰产、降低农田碳足迹的关键措施。然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等高度集约化种植体系中,持续大量的秸秆还田和氮投入可能导致耕地和播种质量差、养分利用率低、

    • ISBN:9787030788177
  • 大米的“祖先”
    • 大米的“祖先”
    • 冯智著/2023-9-1/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定价:¥30
    • 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本书通过主人公哇哦的视角与米粒一起畅游微观世界,探索快速驯化稻米的传奇经历。你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被人类驯化了一万年后才这么好吃的吗?你想了解稻米的前世今生吗?快来跟好朋友哇哦和米粒一起,探寻一下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快速驯化稻米的背后的故事吧。

    • ISBN:9787568544634
  • 玉米高质高效生产200题
    • 玉米高质高效生产200题
    • 陈亚东著/2023-6-1/ 中国农业出版社/定价:¥39.8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玉米优良新品种介绍,选取玉米生产上最核心、最难解决、农民最关心的生产过程关键技术、生产标准化技术、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生产环境控制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措施、产后处理等200个关键技术问题,以提问和解答形式,配合展示关键技术操作视频,或玉米生长形态、病虫害症状等视频、彩色图片,力求语言文字通俗化、技术要点科学化、解答问题简约化、图片对照形象化。

    • ISBN:9787109308343
  • 一粒米的故事
    • 一粒米的故事
    • 唐珂著/2023-3-1/ 农村读物出版社/定价:¥28
    • 本书以稻作农业发展历程和现代水稻生产流程两个维度为主线,让读者沿着“一粒米”的足迹,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当代的稻作农业发展历程;追随“一粒米”的视角,跨越时空距离,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奇幻冒险之旅。用深入浅出的科普语言、轻松活泼的绘画方式,展示从新石器时期到当代的稻作农业发展历程,以及稻米从田间走向餐桌的现代农业生产流程。采用原创绘本的形式,将知识与绘画、现实与想象、生活与科技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景展示我国稻作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水平。

    • ISBN:9787504858405
  • 战时农都(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改良与传播)
    • 战时农都(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改良与传播)
    • 唐凌,潘济华,唐咸明,李晓幸著/2022-2-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68
    • 抗战时期,全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人员聚集在柳州沙塘,使之成为“战时农都”。在抗战相持阶段,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及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支撑了大后方经济。本书概述战时农都形成的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和文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方法,展现其在引进及传播旱地粮食作物上的作用,并对广西的抗战地位进行评析。本书属抗战经济史和科技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 ISBN:9787559846020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百问百答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百问百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编/2022-1-1/ 中国农业出版社/定价:¥29.8
    •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的政策、技术内涵、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技术等,针对各地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观念、技术上的疑问和困难,给出相应解答、提出解决方法。

    • ISBN:9787109298415
  • 稻田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理论和技术
    • 稻田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理论和技术
    • 张卫建,张俊,张会民 等/2021-4-1/ 科学出版社/定价:¥528
    • 本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高产稻田增产乏力、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以双季稻、水旱两熟、北方一熟、复合种养和再生稻5个典型稻田系统为对象,以促进作物丰产增效和环境健康协同发展为目标,开展稻田土壤培肥、耕作共性理论与关键技术及产品创新研究,构建了我国主要稻区土壤培肥耕作模式,并进行了示范验证。本书重点研究了稻田肥力关键限制因子及耕作突破途径,研发了快速培肥替代品、绿色培肥和环境友好的耕作技术,创建了适于我国主要稻

    • ISBN:9787030669193
  •  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
首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