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之变是古代中国最深刻且具有深远世界影响的大变革大转型,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建构事件之一。本书基于历史政治学路径,充分占有相关历史文献、考古文献和政治学文献,全面系统地探究周秦之变的历史起源、历史过程、主要机理、历史定位和世界意义,描绘了公元前1046年至前87年中华国家和文明伟大转向的史诗般历史图像,呈现了全球史、世界政治发展史、中华文明演化史、中华国家演进史等四重视域下的周秦之变,揭示了周秦之变对于中华国家演进、世界官僚制演化、人类国家形态发展、现代国家建构、东亚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层次影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根本遵循,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们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及推动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力求较为生动、全面地展现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
本辑主要是在数字生态的视角下讨论数据要素流通的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公共数据及其授权运营、数据价值估算与定价、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数据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公共数据及其授权运营”部分探讨了公共数据的概念、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组织与机制、行动试点及政策扩散;“数据价值估算与定价”部分以具体的产业案例为例,探讨了数据定价与共享机制;“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部分提出了优化数字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探讨了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动力机制以及数据规模估算等;“数据治理”部分研究了跨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应用性强。书中提出的关于线混教学的理念、技术、实施、评价、反馈、案例适合推广到所有课程的线混教学。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引言以“大思政课”线混合智慧教学探索为起点,提出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教学系统。第一章从思政课线混智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一体两翼着手,论证了“金师、金课、金学、金果”的内涵及联系。第二章从思政课线混智慧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一平三端着手,提出建设新颜值思政慕课、高品质网络资源、智慧教育、阶梯式激励体系。第三章从思政课线混智
本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精选了第二届桂子山政治哲学论坛(2023)的会议论文16篇,按照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哲学、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论坛等版块汇编而成。各位作者围绕政治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政治哲学视角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治理问题,探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对共同富裕、财产权、数字政府、美好生活方式等当前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追踪探寻,以期引起国内政治哲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视和思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
本书对制度主义相关的种种理论与方法论作出了兼具创新性与系统性的批判,其中也包括近年来影响力渐增的“新”制度理论。作者将制度主义的发展划分为探索与再发现、发散与分隔、趋同与融合三大阶段,论述制度如何结合规则、惯例与叙事话语并由此塑造政治行为,反对关于新制度主义的分裂说,具体说明了制度主义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所共有的概念内核;选取了丰富的案例,考察了制度是如何设计而成的,又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也探讨了制度怎样赋予权力、构建政策方案。本书以宏阔的视野,有力地阐述了制度为什么是我们理解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本书收录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外理论动态》杂志近些年发表的30余篇重要译文,主要反映西方左翼学界、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及其本质的深入分析。结集出版这些译文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从而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
复杂系统仿真具有模拟真实系统各种活动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可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演练、预案评估和处置提供实践途径。本书采用AnyLogic软件进行应急管理模拟仿真实践应用,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了应急管理模拟仿真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AnyLogic软件入门知识、基本功能模块和操作,第3章介绍了多楼层人群疏散仿真实践,第4章介绍了公交车站的人群和车辆疏散仿真实践,第5章介绍了应急物资区域调配仿真实践。
书稿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人物罗莎·卢森堡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她所积极参与的三场理论论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三场论争分别围绕德国资本主义的新趋势和社会民主党的新任务、德国群众罢工的领导权和储备金问题、俄国实现革命的道路和策略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德国革命失败和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并总结所论及的人的思想与其面临的形势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价卢森堡的思想遗产及其理论价值。
寻找差异往往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一步。然而,由此出发,研究者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行“比较”来解释引发这些差异的原因或机制,则成为诸多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分野。在实证研究之中,这一差异或分野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案例导向与变量导向之争。本书便是从这一方法论争锋展开,探讨案例导向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设计要点。通过介绍各类案例导向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设计、探索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比较性案例研究,本书希望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案例导向研究的价值、规范与设计原理,从而科学、严谨地开展相关的案例导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