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织编撰,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领域的年度形势做综合性回顾与展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3~2024年,大洋洲局势仍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方面,在美国及其盟友国继续保持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背景下
《北大中东研究》由北京大学阿语系组稿,主题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文学和语言研究,同时每期适当增加一两篇外国学者的文章,或直接引进或翻译。
针对流浪者的政策及研究并不少,却基本将女性排除在外。以日本为例,她们虽然只占流浪者群体的3.2%,但并非不存在,只是几乎从未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活在发达城市暗面的人群中,女性成了更为隐蔽的分支,然而,是什么让她们坠落到谷底?又是什么让福利制度将她们排除在外?日本社会学者丸山里美将目光投向了无家可归的女性,批判了传统流浪者研究以男性为中心的前提。丸山里美深入东京和大阪的流浪者聚集地,与当事人一起生活,触及每一位流浪女性身后的复杂经历,她以扎实的理论分析梳理日本福利政策的历史,以敏锐的性别视角追问女性
暂无
目前全球关于美国国家监听主题的图书已有一些,但还是以记者和职业作家所著为主,偶尔也有一些亲历者的回忆录问世,而像《窃听帝国》这样由业内专家完成的专著并不多见。本书融专业性与可读性为一体,以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追捕萨达姆、猎杀本·拉登、斯诺登事件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以及三叶草行动、星风专案、锆石计划等鲜为人知的计划与活动为抓手,对美国情报部门如何在数十年间逐渐形成对全球的监听系统和一些重点事件进行了基于文献的侧写,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详细披露。通过对
本稿成书于作者在吕梁山区黄土村调研的过程中,作者以理论联系实际,追随着老农流动的方向,对黄土村、易地安置点峰闻苑社区、临县县城、太原市等地进行调研,前后耗时3年,深入访谈了黄土村等村的60余户三代农民家庭,其中包括90余位老农,其子孙代150余人,勾勒了一幅老农在乡、在城生活的图景。文分四部分:分析不同场景下的老农处境及家庭养老策略;在村老农的养老困境;在城老农拮据的易地安置点生活;探讨如何做大养老资源蛋糕与合理分配养老资源。为谋划完善“一老一小”的社会保障制度,系统性缓解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提供
纽约,一座由移民之手塑造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悲欢离合,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隐秘往事。本书是美国历史教授泰勒·安宾德,以移民文化入手,耗时多年调查、采访、梳理而成四百年来的纽约移民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纽约的城市建设史。全书由纽约历史上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故事展开并串联,乘坐“内华达号”移民船第一个登上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的安妮·摩尔一家,在英国政变期间被当作叛乱者的纽约长官莱斯勒,推动纽约法制建设的德裔商人岑格,从苏格兰牛奶工的儿子一路奋斗为富商的麦克杜格尔,让公众重新定义自由女神像的犹太诗
为了调动智力资源来应对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国家安全威胁,原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认为:我们必须再次拥抱学者和他们的智慧。然而,从实际来看,国家安全政策制定者与国际关系学者之间的距离已经变成了鸿沟。圣母大学国家安全中心创始主任、PackeyJ.Dee国际关系讲席教授迈克尔·德施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历史,考察在这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者与学者(书中也称之为环形道与象牙塔)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他的新作《舍本逐末》中,德施指出,在战争或社会危机期间,社会
高档餐厅、便捷网购、聘请保姆……我们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背后的工作者。这些工作者承受着大量辛苦劳动,但工资十分低廉,其中不乏许多女性,她们存在于我们身边常见的那些行业:麦当劳的员工、健康护理人员、居家保姆、托儿所工作人员…… 两位作者耗时10年,与数百位低收入女性展开交谈,在此基础上,翔实记录了她们所面临的职场问题、家庭问题、福利问题……这些底层女性苦苦挣扎,被困在原地,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