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共设置6个栏目,分别为: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议题述评、博文锐评、佳作短评。书稿既涵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众多重点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涉及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等研究主题,同时还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从多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作者既有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知名学者,也有众多青年学者。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性质与内涵等三个方面来阐明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的重新理解。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首先对马克思本体论相关基本概念进行分析,随后对个人物质时间空间实践异化人化自然等概念进行了考察,并在此语境下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第三部分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格局,因而从理论上系统阐释该理念也就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理论任务。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为研究依据,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世界形势变化,提炼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范式,即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论和认识论四大视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系统性的哲学解读。本书内容翔实,论述深入,可读性强,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书基于马克思和怀特海的有关原著,围绕着现代性的批判和重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马克思对资本抽象性批判与怀特海对科学抽象性批判,并从人的劳动和人类经验整合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阐发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本书的研究内容总体来说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包括九章内容。首先,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总体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旨趣等内容。其次,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需要与生产、分工、交换、分配、货币、资本等关系中进一步分析和厘清需要概念。再次,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生态主义都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提出了挑战。最后,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对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资本论》的视阈内来分析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既能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做
暂无
话语方式乃思维之方式,概念范畴乃话语之根本。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的一种追问,就是对马克思哲学“说什么”“如何说”“怎么说”“说给谁”“为何说”的一种求解,就是从话语分析视角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种探究。“返本”是为了更好的“开新”,“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寻根”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的探究为切入点,从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层面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危机,以期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找到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解决当前中国哲学社会
秉承着“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本书以MEGA2第四部分最新笔记文本为依据,以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为重要源头,对马克思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变迁进行了抽丝剥茧、不屈不挠的哲学努力,还给了读者一个原生形态中的马克思。同时,本书也概要介绍了作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和近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和最新成果。本书一改艰涩难懂、非行家无以入门的学术脸孔,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一步步地迈入精彩的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精神世界。
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一生不懈追求哲学创新,其丰富的哲学遗产必然产生多方面的体认与阐释。本文立足高清海本人的哲学立场,依照高清海哲学研究自身理论演变轨迹进行了大量的文本考察,最终认为高清海提出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他哲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在一定意义上也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起点。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为起点,高清海开始重绘当代中国思想图景、建构当代哲学理论新形态,使隐匿已久的中国哲学复归国际视野;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为起点,高清海开始直面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