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政治是罗马帝国时期独特的政体形式。赫洛迪安的《罗马帝国史》是记载塞维鲁王朝诸元首言行的重要资料。本书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中心,系统梳理并剖析赫洛迪安笔下的帝国治理,揭示罗马元首政治的本质特征。 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的罗马元首政治建立在元老院权力不断削弱、元首权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之上。军队是这一时期元首最重要的依靠力量。行省地位的上升和外族势力的涌入是当时元首政治的新特点。塞维鲁王朝诸元首对帝国的治理不仅没有在制度上弥补元首政治的缺陷,相反还因为过度依赖军队影响了军人专制的出现。
罗马帝国,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凭借其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文明成就享誉全球。 从公元前753年建城起,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最终陨落,历时2206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罗马帝国从神话时代走向帝国鼎盛,经历了文明的融合和基督教的形成,见证了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并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等历史潮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罗马帝国曾长期主宰地中海,甚至一度将整个地中海变为其内海,这一辉煌时期持续了六至七百年。罗马的历史波澜壮阔,政治斗争与军事征服交织其中;其在法律、政治体制、建筑工程、军
罗马从台伯河畔的城邦成长为广纳地中海的帝国,扩张之路险象环生,尤其是与北非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其中第二次布匿战争给罗马带来的威胁最为严峻,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出色的指挥给罗马留下了无法忘怀的战争记忆,所以此次战争又被称为汉尼拔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对罗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罗马史学的开端。罗马史学家李维以生动且持重的妙笔书写下这场战争的波澜壮阔。他在历史叙事中透露出对战争的思考,他在自豪于帝国乃天命所归的同时,也道出了帝国的真相与危机。一场决定地中海霸权的战争,一位皓首穷经的史学家,一部记
本书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具体的战争和战斗方式及其演变为主线,论述了雅典人与斯巴达人如何进行一场异常持久和空前残酷的总体战,如何改变了古希腊世界的军事传统和政治惯例,并且如何在此过程中极为悲剧性地毁坏了他们自身的社会机体甚而文化精神。本书依凭第一流的古典史研究功力和独到的洞察力,显著扩展了历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研究视野,展示了包合那个时代的文化、政治、战略、战术和战斗状况的动态总图景,并且洞察了其中透露的与现代战争共通的政治/军事/文化机理。
暂无
中古时代的波斯,涉及今日属于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和中亚五国的地区。塞尔柱人、蒙古人、土库曼人相继到达和征服波斯,摩根详述了这些帝国、王朝、政权如何崛起、兴盛、覆灭和承继,以及他们同伊斯兰和波斯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他还选择性地介绍了波斯同周边政权,如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中国元朝、奥斯曼土耳其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尽管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波斯都动荡、艰难,仍难掩其文化的繁盛,书中还谈及波斯中古时代的绘画、诗歌和建筑的发展。在作者看来,正是文化认同使得波斯始终是波斯。
如果权力有一副面孔,它长什么样? 如果权力面孔前有一群人,他们有什么想望。 玛丽·比尔德穿越两千年的历史与艺术,从古罗马的一枚硬币到今日的一幅首相漫画,从佚名流传的挂毯到大师杰作乃至皇室珍宝,潜入浩如烟海的文献与史料,爬梳庞驳繁杂的古罗马帝王肖像作品,通过严谨精审的考证与诠释,梳理了十二凯撒形象的生产、流变谱系,揭示了其对权力艺术的深刻影响。在解开一宗宗谜案时,还生动展现了荒唐无良的古罗马帝王群像,讲述了从搬运工到国王,从游客到文物贩子在内各色人等令人捧腹的故事。 本书全彩印刷,
古代罗马贵族甚喜著作历史,凡战争、政事、人物掌故,留于纸草碑石者,犹足以供今人治史所取材,伯里之书,其著者也。全书依帝王在位顺序,叙述其朝局变异、疆埸进退,兼述文学艺术,叙事生动,析论精辟。甫问世,风行上庠。然数十年来,不见有译为汉文者,此译足可弥补此遗憾。伯里创作此书的初衷是考虑到罗马帝国最初两世纪颇为重要但无关于此时期适用于大学及学院之英文手册,这本《罗马史》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翻译过来对于同年龄层次的国内读者来说也意义非凡。
尼䘵是不是64年罗马大火的始作俑者?罗马城被烧时,他是否还在安提乌姆?基督徒是否真的被当作“替罪羊”,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惩罚?安东尼·A.巴雷特对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而且通俗的分析,对古代记述进行了专家式的解读,正面回答了上述问题,从而发现这场大火及其后果成为罗马帝国发展的转折点。
这是一部从气候学、动物学、植物学、骨骼学等自然科学学科考察古罗马历史的论文集,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瓦尔特·沙伊德尔汇集了处于领域前沿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的七篇论文,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重建古罗马世界的生活。他们讨论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古罗马史的影响;以丰富的人类骨骼材料记录构建了一个生物档案库,其中保存了有关健康、营养、疾病、工作等重要信息;展示了如何将古代DNA用于追踪传染病的扩散,以及牲畜和农作物随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