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又名《十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全套6册,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14—1923年间,对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探寻考察的真实记录。该书不仅有作者详细记录的所到各地风土人情、环境物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等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西经济区(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包括八个课题,涉及福建省重要资源问题、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问题、海西经济区今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流域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两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海西经济区(福建省)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项目成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现状、新技术与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著作。主要介绍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采,阐明中国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对中国矿区生态扰动的监测与评价、中国矿区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原理、中国金属矿冶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现状与未来、中国能源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现状与未来、中国非金属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现状与未来、中
煤矸石是煤矿采矿和选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矿区堆积成山,对矿区的土地、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是煤矿区最主要的污染源。本书从煤矸石的产生与污染机理入手,阐述煤矸石山生态修复原理,将煤矸石山划分为酸性和非酸性两类,分别介绍其生态修复技术模式;重点探讨煤矸石山生态修复的五大关键技术:煤矸石山立地条件调查和自燃诊断技术、煤
本书基于工程环境构建发展历程和三维工程环境构建应用背景,提出三维工程环境构建理论,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三维工程环境构建等几个方面介绍三维工程环境构建的方法,形成基于三维工程环境的公路勘测及可视化管理成套技术,并通过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书系统介绍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背景与意义、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与清单制管理的国内外经验与实践,基于四川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版)分为上、中、下篇,共10章内容。上篇包括地球环境遇到的问题,能源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固体及其他环境污染与防治。中篇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环境保护实施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下篇包括5个环境监测基础实验:大气环境中颗粒物
本专著综合了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科学部第13号基础研究计划“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2012~2014年)中一些用于探索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资源的研究成果。专著表明了针对国家自然生态潜力和自然资源潜力的观点,综合评估了作为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我国**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因其地理位置和水系与欧洲北方平原贯通等特点,额尔齐斯河的渔业环境和鱼类资源在我国具有独特性。本书主要根据2012~2016年的调查资料撰写而成,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额尔齐斯河中国段自然环境、河流水体理化特征、水生生物和鱼类组成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北
本书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环境分析”“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编写的配套教材。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等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章。其中,化学分析部分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