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图像研究室第二回展览的画册,画册的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室报告;第二部分研究室行动:对话艺术史学者、对话艺术批评家、对话艺术家;第三部分研究到内容。本书所要介入的核心问题是当代绘画的“观念机制”及其表现在绘画表述内容的“信息层面”和语言内在“间架结构”的实现方法。此次研究室行动发现,问题生态的复杂之处是语言和观念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存在于一种“交互机制”之中。
适读人群 :全国美术院校高校师生,广大艺术爱好者。 作者王萌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新锐策展人,他在正观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反响很好的艺术展览,这些展览注重实验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本选题是其中一个展览的画册。
观念和语言,这对概念在“绘画发生”的当下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言”作为艺术家实现自身观念的方法或作为“绘画能值”的本体保证,既是绘画实现自我蜕变去“实验可能”的发生环境,亦是其活性内力不失自身属性的必要前提。
王萌,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201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士学位。2013年“中韩建交21周年”之际,主持策划了“第一届中韩文化艺术节”的“此时此地当代艺术展”和“中韩青年艺术交流展”,在韩国大使馆的文化院获得韩方颁发的“中韩文化交流奖”。
第一部分 研究室报告
第二部分 研究室行动
研究室行动1 对话艺术史学者
研究室行动2 对话艺术批评家
研究室行动3 对话艺术家
第三部分 研究室内容
研究室导论
研究室对话
讨论当代绘画的“观念机制”及其和语言的“交互性”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 的冒险,这个抽象和思辨性的问题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如同几何学中的立方体,讨论的不仅是每一个立方体的实面问题,或者仅限眼睛看到的实线所能交代的位置,而是深入隐含在背后的代表几何体之所心是“立体”而不是平面的那后面的三条“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