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第3版)》主要完善了以下几方面: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陆续发布的补充规定,修改调整了相关部分的会计处理内容,使之*符合现行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2.增加了部分章节后的“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作业,使之与教材修改补充的内容相匹配,便于学生及读者在自我练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运用。
3.增补了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介绍,补充说明了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便于学生及读者*好地理解与运用财务报表信息。
4.修改补充了部分章节有关内容的疏漏之处,*正了某些表格中个别数据及文字等错误。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会计导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会计的功能
第四节 会计学分类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二章 会计基本规范
第一节 会计规范体系
第二节 会计假设与核算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
第五节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三章 会计平衡原理
第一节 会计平衡公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第三节 会计账户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四章 会计记账机制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五章 会计基本核算
第一节 资金筹集的会计核算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会计核算
第五节 经营成果的会计核算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六章 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作用及分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五节 账簿的作用和分类
第六节 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七章 会计账务核查
第一节 会计账务核对
第二节 财产清查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八章 会计账项调整
第一节 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第三节 期末结账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九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第十章 会计核算程序
第一节 会计循环
第二节 工作底稿
第三节 会计核算形式
第四节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第五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第六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第七节 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
第八节 会计核算形式举例
复习思考与实务训练
选择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会计学基础(第三版)》:
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金收付制基础,另一种是应计制基础,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现金收付制
现金收付制又称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
现金制会计不考虑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存在。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为实际收到和付出的款项,必然已经登记入账,所以,不存在于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的问题。
由于现金制不能合理计算、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所以,企业一般不采用现金收付制作为核算基础,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主要适合于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非营利组织。
三、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就是说,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问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其款项已经收到并人账,都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并入账,都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由于它不问款项的收付,而是以收入和费用应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称为应计制。
按照应计基础的要求,需要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付未付的费用登记入账;同时,需要将本期已收取款项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款项的预付费用在本期与以后各期之间进行摊配并转账,也就是说,要在期末对某些收入和费用进行账项调整。
由此可见,应计制是与现金制相对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它主要是从时间选择上确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本期的收入、费用和损益。采用应计基础,能较真实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损益。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作为记账的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更进一步强调应计制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前提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