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信仰是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和幼稚经验的产物。灵魂信仰的许多古老的因子至今仍然保留在人的头脑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中相当稳定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魂魄学说带有鲜明的哲学思辨色彩,同时又有强烈的世俗特色,与鬼神崇拜、生死观念紧密相联。在上层文化中,形成了一整套以孝和道德伦理为核心,尊卑分明、长幼有序的礼俗制度;在下层文化中,制约着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规范着人的行为。
作者以考古、文献和田野资料为依据,从民俗学、人类学等视角对中国灵魂信仰观念和实践做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考察,建构了中国灵魂信仰的理论体系。
本书适用于相关研究人员
代 序
中国魂魄信仰及相关仪式之研究
王秋桂
拙著《中国灵魂信仰》于1996年由汉中文化公司在台北出版。1998年2月27日王秋桂教授给我发来约稿信,信中说:“我想编一专辑‘中国魂魄信仰及相关仪式之研究论文集’。我基本看法如附件,但希望所有论文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田野调查。截稿日期是本年九月底,如同意供稿敬祈示下。”那时,我手头另有研究课题,无暇完成王教授的约稿。王教授约稿信中提出的加强“田野调查”的思想,对我很有启发。现在修订完成的这本《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就是在原来《中国灵魂信仰》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来田野调查的观察和思考,对中国灵魂信仰进行分析探讨的结果。这本书就要出版了,现征得王教授的同意,把他十七年前寄给我的这份题为《中国魂魄信仰及相关仪式之研究》的短文作为代序发表于此。特此感谢。
马昌仪
2015年7月10日
“灵魂信仰”意指由文化习俗、生死观念、法事仪式与他界信念等所构成的一个意义群。中国灵魂信仰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它和神鬼、生死、疾病、善恶、祸福,以及人的生命特异现象休戚相关,在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层文化中,形成了一整套追求永久生命以巩固永久权力、永久享乐的礼俗制度,将地上的家延伸到天上的家与地下的家。西周甲骨文中的“宾于天”、“诉于天帝”及往后帝王贵族的陵寝建构反映出这一事实。进入到下层文化之中,则制约着人的生老病死,规范着人的行为,成为形形色色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法术仪式的主要依据,也是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的重要来源。
有关中国魂魄学说,周世最早谈到魂魄的,见于《易?系辞上》对于精物游魂的论述;其后《左传》更提出魂与魄的观念。《管子》、《列子》对于生命的由来也有述及。《礼记》(祭义)及〈郊特牲〉更说明了魂魄与祭祀的关系。皆以为人死后魂盛者升天而为神,魄盛者滞地而为鬼。至战国之世,方士神仙之说兴起,人可不经死亡而长存,仙可由修炼而得。于是传统冥界中的“鬼”的地位,便随“仙”的兴起而陡降。遂使战国末到两汉,鬼的管辖权由天帝而降为泰山神。“蒿里”则为魂魄聚积处。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及道教建立教团后,更影响、丰富了固有的魂魄之说。
近世出土的考古文物中,以西汉马王堆一号墓的女尸与“非衣”,最能呈现魂魄信仰中他界的观念。帛画或铜镜上的羽人、玉兔,以及典籍所载的阴婶、女青、地下主、梁父、冥吏、冥船、漆盾等亦都是有关死后世界的信仰。凡此皆反映出汉人承继了商、周的观念,认为鬼神的权力极大,能生死于人,福祸于人,亦认为死后的世界有天上与地下之分,而两者皆是人世生活的另一种延续。
至于把魂魄信仰具体化为仪式性的演出,据现有文献资料所载,较具体的则有周时岁末大傩的傩祭,以驱除鬼邪、疾疫、凶恶等,以及《周礼》中祭天神、地祗、人鬼的仪式,以及《楚辞》中有关招魂仪式的记载。东汉王充《论衡?论死》则记载了类似今日“关落阴”的法事,言死人附于巫祝之身,与阳世家属相间答的习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佛教、道教的影响,有关魂魄信仰的法事仪式,大量的被保存在佛藏、道藏经典中。较常见的有中元盂兰盆会、祭解、拘魄制魂、拔度斋仪等法事仪式。诸多入冥、游冥、鬼拘、鬼祟、出魂、遇仙等传说,亦普遍见于志怪小说中。这些法事仪式与神话传说流传至今,皆已将近二千年。我们今日仍可看到这些民间活生生的古俗。对生与死的终极关怀正是中国魂魄信仰的重要支柱。因此,中国魂魄信仰的研究,乃是欲究论中国人生死学的一大课题。
基于前述的论述,中国魂魄信仰的研究至少可从四方面着手:
一、外围的研究:从历史、地理背景及各民族文化、信仰,来看中国灵魂信仰的流传与分布、影响与变迁。
二、民俗学的研究:灵魂信仰呈现出各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及生活百态。举凡生命礼仪中的丧葬、收惊、过关、補运、解祭、安太岁、点光明灯等见之于常民生活中。从中可以探讨法事仪式和民俗结合的过程。
三、人类学的研究:灵魂信仰表现在仪式上的演出,往往将抽象的魂魄具体化为事物,甚至数目化为三魂七魄或十二元神等说法,而从魂魄的部分或全部离开人体,所导致的身体的疾病和不祥,成神或下地狱。不管作为超度或禳祈的仪式,这些仪式的性质、意义和功能都是人类学家所感兴趣的课题。
四、宗教学原理的研究:魂魄信仰所涉及的生死观、他界观的信念,乃是宗教学中所关心的四大课题: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终极目标(ultimate goal)、终极真实(ultimate truth)、终极献身(ultimate dedication)。这是个体生命从生到死历程的追寻与解脱。
有关魂魄信仰的专题研究较早有余英时的《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杜正胜《生死之间是连续还是断裂?中国人的生死观》及《形体、精气与魂魄》,集中在传统文献魂魄观念的探讨。萧登福的《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及《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两专著,则将研究视野扩及到佛道经典中的死后世界观念。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一书幅度更广阔地触及到考古文物及田野调查。张珣的《台湾汉人收惊仪式与魂魄观》则是国内第一篇较有理论系统具体地从仪式现场演出中探讨民间的魂魄观。日本学者则较重视魂魄观念的渊源与释义,较可观的成果有池田末利的《魂魄考——ちの起源と发展》及宫川尚志的《三魂七魄について》。西方学者注意到中国魂魄学说的,则以Marjorie Toplcy的成果较为人所重视。论文有“Chinese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Two Examples from Hong Kong”及“Cosmic Antagonisms: A Mother Child Cyndrome” Stevan Harrell 与 Myron Cohen亦有相关论文作深入的探讨。到目前为止,有关魂魄信仰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尚未有人从区域的sosial and ritual contexts 加以研究。台湾地区灵宝派道士的拔度斋仪、正一派道士的藏魂仪式、闾山派的大補运仪式,以及诸多民间法师等常举行的祭解、草人脱身、过关、关落阴、送流虾等仪式,都没有出现有系统的研究,本专辑将尝试弥补这两方面的缺失。
1988年2月27日
马昌仪,女,1936年出生。广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古本山海经图说》《全像山海经图比较》《中国灵魂信仰》《鼠咬天开》《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等。
绪论(1)
第一章 灵魂信仰概说(5)
第一节 食人之风与灵魂观念(5)
第二节 埋葬的出现与灵魂信仰(9)
第三节 泰勒的万物有灵学说(18)
第四节 希腊和中国哲人的灵魂阶梯学说(2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魂魄学说(28)
第一节 魂魄是气(28)
第二节 魂魄与形神的二元结构(31)
第三节 魂魄相离与魂魄相即(34)
第四节 盘古化身:人身魂魄返归大宇宙(39)
第五节 道家的人身诸神观念(47)
第三章 民间信仰中的灵魂世界(上) (53)
第一节 万物有灵(53)
第二节 灵魂与梦(上) (78)
第三节 灵魂与梦(下) (83)
第四节 灵魂与影子(92)
第四章 民间信仰中的灵魂世界(下) (98)
第一节 可离的灵魂(98)
第二节 鸟形的灵魂及其进出口(110)
第三节 两个世界的沟通者(131)
第四节 寄魂信仰(140)
第五节 三魂七魄与多魂信仰(150)
第五章 招魂(155)
第一节 为生者招魂(155)
第二节 为死者招魂(179)
第三节 为动植物等招魂(185)
第四节 招魂工具(188)
第五节 招魂的文化史意义(195)
第六章 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与灵魂信仰考察(199)
第一节 巴文化遗存:灵图、魂舟、魂瓶(199)
第二节 魂魄化虎———化归图腾祖先(204)
第三节 土家梯玛“度生不度死”的生灵观(213)
第四节 向祖灵祈福、祈求子孙兴旺的墓葬老鼠嫁女石刻(215)
[附录]土家族巫师———梯玛(调查报告) (221)
第七章 原始返租:哈尼族亡魂返祖观透视(238)
第一节 人死到哪里去———回到祖先的地方(239)
第二节 什么人有资格返祖? (249)
第三节 送魂返祖的丧葬仪式(250)
第四节 亡灵返祖路线是民族历史迁徙的一种再现(254)
第五节 二分世界———生死有别、人鬼异域(256)
第六节 多神与祖灵信仰(261)
第八章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与灵魂信仰(266)
第一节 可离的灵魂与两个世界的观念(266)
第二节 握血降生与寄魂信仰(272)
第三节 从灵魂信仰的视角看梦授传承(277)
第九章 西藏:一个当代的灵魂王国(281)
第一节 迎请转世灵童(281)
第二节 为活人灵魂开窍的盛典(282)
第三节 为亡魂出窍的仪式(284)
第四节 一个老僧在法师指引下从尘世进入灵界的过程(285)
第五节 极乐世界在何方? (288)
第六节 护送灵魂往极乐世界的天葬(291)
第七节 灵魂升天与神鹰崇拜(295)
第八节 葬式与灵魂观(296)
第九节 守墓人制度与人魂中介(299)
第十节 一个当代的灵魂王国(302)
第十章 魂瓶———灵魂世界的象征(304)
第一节 魂瓶的名称(304)
第二节 考古出土的魂瓶(307)
第三节 近现代的魂瓶遗俗(324)
第四节 魂瓶探源(340)
第五节 壶形宇宙———寻找生命家园(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