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防大学几位教授集多年珍藏的宝贵资料,历时三年联手精心编著的,是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关于特种作战手语的专门书籍。本书力求全面、充分和细致地反映特种兵手语,同时兼顾目前主要军用手语旗语,让读者在对特种兵手语有较为深入认识的同时,对当今世界仍在使用的军事手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手语主要依靠手势的不同打法进行信息的传达,哪怕是手指的一个细微差别,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书中插放了大量的手语素图,与准确的文字说明相配合,非常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与把握。
本书是国防大学几位教授集多年珍藏的宝贵资料,历时三年联手精心编著的,是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关于特种作战手语的专门书籍。书中力求全面、充分和细致地反映特种兵手语,同时兼顾目前主要军用手语、旗语,以便读者在对特种兵手语有较深认识的同时,对当今世界仍在使用的军事手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手语主要依靠手势的不同打法进行信息传达,哪怕是手指的一个细微差别,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书中插放了大量的手语素图,与准确的文字说明相配合,形象非常直观,易于理解与把握。其中:
第一章是对特种兵手语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对有关特种兵手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简洁而又不失深刻的梳理和概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手语含义的一般性规律、具体的手语意思讲出来,尤其是对特种兵手语与日常普通手语的明显特点进行了精准的阐述,娓娓道来,仿佛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进行交流。
第二、三、四、五章是针对具体的特种兵手语手势动作,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其中:第二章是特种兵信息交流的重要数字和方位的表示方法。特种兵手语中尽量突出数字方位的特点,避免同其他通信内容动作接近,以防产生误解。第三章是作战基本物质条件武器装备的表示方法。特种兵手语中多数是用一个或几个简单明了的动作来表示。第四章是关于特种兵工程、伪装、地形、地物的表示方法。在特种作战行动中,构筑阵地、设置与排除障碍物、对各种地形和地物的利用等活动都是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阵地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便于己方充分发挥火力;障碍物可以迟滞敌人行动,并能直接杀伤敌人。第五章是特战队员间使用最为频繁的战斗战术的手语表示方法。特种兵手语一般都使用单手表示战斗战术动作,简单明确。在这四章中,作者还设计了一些相应的战斗场景,用手语传达一个完整的战术配合动作,这样既有单个独立的意思表达,又有连贯完整的意图传递。
第六章介绍的是航空母舰手语的形成以及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之间的手语交流。航空母舰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年了,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航母类战舰特有的海军文化和行为方式,航空母舰手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读者能够了解在航母——这个游动的机场上各部门舰员是如何通过手语沟通,保证舰载飞机高强度安全起降的。
第七、八、九章中讲述的是旗帜与旗语的表示方法。无论是在东方军队还是西方军队,旗语一直被作为重要的指挥手段加以运用,并逐步扩大到其他人类活动,特别是海洋活动当中。书中第七章讲的是中国古代旗语,从方位标识和指挥动作两个方面对明代旗语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前人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第八章讲的是国际信号旗产生的历史、含义及使用方法。并对近、现代西方军队及海洋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旗语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整理,便于读者对海上各种舰船信号旗联络的认识。最具特色的是有关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海军信号旗礼仪方面的介绍。书中均有深入详实的图文说明。第九章讲的是手旗通信的含义及手旗通信的程序和方法。在能见度较好的日间航行中,如果船只相距较近,为了加快传递信息的速度,可以通过手旗来相互传达。因此,手旗通信也逐渐成为了近代人类海洋活动最直观和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在这三章中,通过古今中外使用旗帜传达信息方式方法的介绍,相信能够使读者对旗语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介绍的主要是特种兵军事手语的规律及基本形态,事实上各国特种兵手语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大多为事先约定俗成,主要是防止敌方觉察和辩别。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各国手语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广泛的了解。
第一章
特种兵手语的产生与发展
在充满悬念和危险的特种作战中,在一个几乎不允许发出任何声响的险恶环境里,特种兵要协调一致地展开行动,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和使命,相互之间的交流就会成为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手语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非常特殊的作用。可以说,作战行动的需求是推动特种兵手语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第一节特种兵手语的产生
用手势传达作战意图很早就进入了军事领域,但具体是哪一支部队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在哪一次作战中第一次使用手语,现在已经无法考证。特种兵手语同样也难以追溯其源头。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一般的部队通用手语,还是特种兵手语,都是在作战需求的推动下,受日常手势语的启发而产生的。不同于一般手语的是,特种兵手语是在人类的鲜血中哇哇坠地,是在战场上伴随着枪林弹雨诞生的。
1972年9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联邦德国(今德国)的慕尼黑,第2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国家,德国希望通过慕尼黑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为了洗刷“污点”,展现“经济奇迹”,在奥运会各项工作的组织准备上,联邦德国投下巨额资金,兴建了一大批设施齐全、高度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奥运村。在奥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德国人充分展现了严谨、认真、周密的品格,每项工作几乎都要做到极致。但唯独对安全防范、恐怖袭击方面认识不够,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防卫方面的开支,也没有对慕尼黑警方进行有关解救人质方面的训练。尽管在奥运会前,有一名警方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几乎和后来恐怖袭击完全一样的危险预警,但联邦德国警方并没有把警告当会事儿。
1972年9月5日凌晨4点许。8名恐怖分子顺利地进入奥运村,用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了以色列运动员的房门,遭遇到以色列运动员的反抗,2名以色列运动员被当场打死,7名以色列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被扣押作为人质。
特种兵手语的产生与发展第
一
章人质遭到恐怖分子绑架后,联邦德国警方并没有采取适时的营救方案,而且大张旗鼓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这不但错失了良机,而且大大降低了救援成功的可能性。在后来的营救过程中,德国警方也没有安排足够的、训练有素的狙击手,面对8名恐怖分子只安排了5名狙击手。这些狙击手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模拟训练,也没有配备无线电对讲机,更不会手语交流,最终导致了整个解救行动的失败,9名以色列人质全部身亡,1名联邦德国警察丧生。这一天被称作“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慕尼黑惨案”发生后,为了不让类似的惨剧重演,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和训练了专门的反恐特种部队。联邦德国更是走在了前列,是第一批开展此项行动的国家之一。1973年,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正式成立,代号为GSG-9。
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GSG-9)在总结“慕尼黑惨案”教训时发现,缺少有效的交流手段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加速配备现代化通信工具的同时,成功地开发了一套特种兵手语,这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套专门针对特种作战设计的较为系统的手语。普遍认为,现在西方国家通用的特种部队手语主要来源于它。
第二节独特的特种兵手语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像口头语言一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聋人手语是不同的,因此有中国手语、美国手语、英国手语之分。即使在我国,各地区手语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如大陆手语、香港手语、台湾手语。这些手语在打法上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组成单位是一致的,即“手势”。手语学中把传统的基本单位“手势”拆分为三个要素:手形(Handshape,DEZ)、位置(Location,TAB)和运动(Movement,SIG)。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手势,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手势的意义就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手语才能真正像口头语言一样,将世间万物、万事表示出来,把喜怒哀乐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因此,手语是一个庞大、完整的语言系统。
特种兵手语,最初只是特种兵在战前为了便于战斗行动中进行无声交流临时约定的一些简单手势,后来在长期的使用中才慢慢地固定下来。由于特种兵手语主要运用于特种作战行动和不适合使用口头语言传达的险恶环境中。因此,特种兵手语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特性。
首先,特种兵手语简单易行,以单手手势为主。
日常通用手语使用环境平和宽松,只要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意图,动作复杂一些是可以的。因此,日常通用手语非常丰富,归纳起来有:1单手在身体中立空间打出手语,与身体无接触;2单手接触或接近身体某个部位;3双手都为主手,手形和运动相同,彼此不接触,也不接触身体;4双手都为主手,手形和运动相同,相互接触;5双手都为主手,手形和动作相同,接触身体;6右手为主,左手为辅,手形可以相同或不同,等等。
特种兵手语使用的环境与日常通用手语完全不同,是在敌我双方对抗的环境中实施,环境错综复杂、危机四伏,既要传递意图,又要快速高效,不影响战机的把握,更不能影响生存和安全。因此特种兵手语通常都是以单手、尤其是左手为主,不影响右手对武器枪支的操控,非常简洁、明确。有时会辅以枪支相配合。比如:在表示机枪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向下卡住右手所持武器的枪管,模仿机枪脚架。
其次,特种兵手语准确明显,“手”、“意”一一对应。
日常通用手语交流时,交流者相距较近,前后语境一致、语意连贯。所以,手部或手指的细微变化也能够查觉、分辨。而特种兵则不同。特种兵在战斗中既有几个人的小组行动,也有分散的单兵行动,有贴身的近距离信息传递,也有相隔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较远距离信息传递,这就要求手语的手势动作幅度稍大,一个手势动作一个意思。比如:同样表示女人,在通用手语中,拇指与食指捏一下耳垂,表示与“女”有关的词,女士、女儿、孙女、女婿、妓女、孕妇、产妇、寡妇、姐姐、姐夫、妹妹、新娘、尼姑等,但具体是表示哪一个,需要根据前后连贯的意思和语境来判断。在特种兵手语中,则是用一手手指分开,手掌成碗状,掌心向自己胸部,意寓女性的乳房。这样一一对应的内容表达,避免手势、手形接近造成误判,在较远距离上也能够清楚地看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第三,特种兵手语保密性强,交流隐蔽可靠。
俗话说,“祸从口出”。当今战场上一切声响或是无线通信信号都可能将自己暴露无遗,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因此,特种部队在作战行动中,除紧急情况必须与上级联系外,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只定时接收上级的命令、指示、情况通报等。这就意味着特种部队从隐蔽接敌到突然发起战斗,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一再证明,保证整个作战行动的隐蔽性是特种部队执行任务时必须遵守的一项铁律。
第四,特种兵手语不受干扰,通联稳定安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十分快捷高效的同时,通信干扰技术、窃听技术也在同步发展,安全问题成为现代通信最大的难题。特种兵手语是利用手指、手掌和手臂所做出的动作来传达特定内容的简便通讯方式,无需依靠任何电子设备和电源,不占用频率、频段,发讯者在传达信息时不会产生任何声响,更不会像无线电通讯那样容易被窃听或干扰,信息发出和接收同时进行,不存在延误问题。所以,特种兵手语是作战时传达信息的最便捷、最稳定和最安全的通信方法。
特种兵手语既有统一完整的手语系统,也有各个特种部队、特别行动小组或小分队根据自身任务环境需要而自行制定,并随着训练和实际使用经验不断累积而丰富起来的手语,还有根据每次执行的具体任务临时约定的手语。有时一个由2—3人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可能只需要几种基本的信号即可完成战友之间的秘密联络。在特种作战行动中,特别是在坑道内、建筑物中实施秘密搜索行动、破袭行动,需要小范围的战术配合时,这种简单的通信联络方式能将战场上发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地传递给战友,有效地减小敌人对自己或同伴造成的威胁;能使战友准确地知道自己的行动意图,同时又不会暴露自己的行动企图;能有效地协调彼此间的作战行动,更好地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敌人只有在近距离和视线范围内,才有机会看到和发现特种兵的手部动作,并且即使觉察了手语通讯的情况,也无法知道特种兵手语所表达的意思,更不可能进行干扰,从而确保了特种兵之间的信息交流稳定、安全。
按照特种兵在作战任务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特种兵手语可分为数字方位手语、武器装备手语、工程伪装地形地物手语、战斗战术手语等四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