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通过对科技人才政策内容和成效的评估,发现不同时期科技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激励等功能方面的实施效果和政策缺陷,从新时期人才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入手,提出我国中长期内(2010-2020年)科技人才政策动态调整政策建议。研究利用公开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从科技人才政策总体和功能性分类政策(引进、培养、流动和激励政策)两个方面沿着历史演进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南方谈话之后以及新世纪以来)进行成效总体评估,并选择影响深远和演进至今的政策作为代表性政策分别进行评价,在评估研判基础上发现成效约束问题,探索问题成因,提出破解对策。
政府政策制定和科学行政决策需要咨询研究支持,咨询决策研究是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工具,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致力于政府决策咨询研究,2016年入选首批“天津市高校智库”。本著作即是依托滨海开发研究院这一专业研究平台申报立项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年政策类调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一直在滨海开发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受到研究院的长期资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对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并资助完成本书出版,笔者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项目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回收有效问卷784份,访谈记录49份。撰写主报告5份,分报告6份,提交专题报告4份。本书是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果。著作通过对科技人才政策内容和成效的评估,发现不同时期科技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激励等功能方面的实施效果和政策缺陷,从新时期人才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人手,提出我国中长期内科技人才政策动态调整政策建议。利用公开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从科技人才政策总体和功能性分类政策(引进、培养、流动和激励政策)两个方面沿着历史演进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南方谈话后以及21世纪以来)进行成效总体评估,并选择影响深远和演进至今的政策作为代表性政策分别进行评价,在评估研判的基础上发现成效约束问题,探索问题成因,提出破解对策。研究发现,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产生了显著成效。但科技人才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力,实施成效存在年龄、体制和地区结构性差异;政策目标偏离科技人才需求目标,体制外单位和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成效较低。国家应全面允许和鼓励科技人才兼职,建立完善行政与学术职务分离与转换机制和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相容政策。
本项目研究团队主要由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与学生组成。天津农学院孟玉环副研究员、郑红梅副研究员、林霓裳博士、张洪霞老师、崔宁老师、程宝乐老师、吕献红老师,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王金杰博士,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秦静博士,中共天津市北辰区委组织部人才科严俊科长等参与了本项目社会调查,对本项目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科技处领导对项目研究和本书出版的关心及支持!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得到了广大科技人才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天津农学院刘洪银教授、田翠杰副教授合著。全书分为13章。田翠杰副教授撰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其余部分为刘洪银教授撰写。本书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质量把关、统稿修改定稿由刘洪银教授负责。
刘洪银,男,1968年8月出生,山东昌邑市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学、农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农业部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4部,在核心期刊等独立或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2014年入选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田翠杰,女,汉族,197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200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计量经济学。主讲《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第1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5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人才的概念
第二节 科技人才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政策的概念
第四节 科技人才政策
第五节 科技人才政策述评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的梳理与评述
第一节 科技人才政策背景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科技人才政策目标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科技人才政策特点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 科技人才政策功能体系
第五节 科技人才政策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第六节 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规律与趋势
第四章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生成机理
第一节 公共政策作用机理
第二节 公共政策成效生成机理
第三节 科技人才政策供给者与政策对象之间动态
贝叶斯博弈
第四节 基于贝叶斯博弈的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生成机理
第五章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分阶段科技人才政策成效
第二节 分功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
第六章 标志性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第一节 科技人才政策成效总体评估问卷统计描述
第二节 标志性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第三节 标志性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实施成效
第四节 标志性科技人才流动政策实施成效
第五节 标志性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成效
第七章 案例分析:新时期上海市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总体状况
第三节 科技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
第四节 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第五节 科技人才激励政策
第六节 研究结论
第八章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结构性差异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所有制差异
第三节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学科差异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区域差异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九章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成效、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以“千人计划”为例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各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与比较
第三节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
第四节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十章 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成效约束与提升对策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标志性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第二节 标志性政策演进
第三节 新时期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实施效果
第四节 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成效约束
第五节 提升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成效的对策
第十一章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政策成效约束与提升对策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科技人才流动政策实施效果
第三节 科技人才流动政策成效约束主要问题
第四节 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的对策
第十二章 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约束和破解对策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
第三节 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成效
第四节 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约束主要问题
第五节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对策
第十三章 主要结论
第一节 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特征
第二节 科技人才政策成效
第三节 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约束
第四节 对策建议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