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研究的角度分别有对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分析、对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分析、中国古代音乐的探寻、音乐表演以及音乐专业综合理论研究。论文作者提出一个个鲜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表现出每个人对于音乐学术问题各自不同的见解。我们还希望将论文的视角逐步扩大到与音乐相关的其他学科,借以起到传播学术信息、示范艺术实践的社会作用。
硕士学习阶段,是明确一位学人专业方向的关键阶段。英文叫做 Master�6�1Degree,�6�1意为经过大学本科各类基础科目的普遍学习之后,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确立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走向和主导,为执教或从事其它专业工作打好基础。Master 这个词在很多场合被翻译中文为“大师” ,但在这里显然不适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其为“掌握者”或许更为恰当,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进而“学以致用” ,则标志着一个人开始步入专业领域。硕士论文也是标志着一位学者成长发展的中坚阶段,在学习掌握专业认知程度的同时,其论文也会反映出作者的专业积累、知识结构及其表达阐述能力。
近年来,国内许多音乐类出版社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过各种博士学位论文,针对一个专门的理论问题,或者针对一位作曲家的主要作品进行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硕士论文,尽管其篇幅短小,却也针对一个相关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它更像是“中篇小说” ,能够将作者的观点以更简捷快速的方式传输到读者头脑中。在这次我们编选的硕士论文当中,作者主要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和音乐学系,也有来自山东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其它院校的音乐硕士,研究的角度分别有对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的流变、对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分析、音乐表演以及音乐专业综合理论研究。论文作者们提出一个个鲜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表现出每个人对于音乐学术问题各自不同的见解。我们还希望将论文的视角逐步扩大到与音乐相关的其它学科,借以起到传播学术信息、示范艺术实践的社会作用。
一个人所获得的学位往往只能显示其已经达到的知识层面和心智能力的程度,论文的写作也只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阶段性学术成果。如果要想全面构建一个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练、在广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择取,发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才能利于做出相应的成绩。恩格斯说过: “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 这套音乐硕士学位论文集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专业信息,也是当前学术界所多为关注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得到反馈意见、努力于更加成功作为的同时,相信在我们的年轻学子当中会产生越来越多、质量上乘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借以促进整体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人文学养的提升。
姚恒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作曲家,获英国利兹大学音乐硕士,哲学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理论委员会委员
徐振民五首管弦乐作品配器分析 ……………………………………… 张小璋
第一章 作曲家及作品介绍
第二章 作品结构及材料运用
第三章 乐队编制、乐器及各乐器组使用情况
第四章 管弦乐手法的运用
温德青三部打击乐作品研究 ………………………………………… 刘子彧
第一章 《悲歌》——数理节奏的安排
第二章 《功夫》——阴阳速率的贯穿
第三章 《杨柳不怨箫》——音色技法的运用
第四章 中西融合——贯穿温德青三部打击乐作品的核心追求
传承、借鉴、融合、发展——姚恒璐部分室内乐作品的纵向音高结构分析 … ……………… 张宝华
第一章 传承——中国音乐元素的运用
第二章 借鉴——对西方和声方法及作曲技法的借鉴
第三章 融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
目�6�8录
Contents
徐振民五首管弦乐作品配器分析 传承、借鉴、融合、发展
探索…求融…出新——张豪夫《琴箫》 《二人台》的创作思维和技法研究 ……… 冯 杰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
第二章 《琴箫》音乐分析
第三章 《二人台》音乐分析
第四章 张豪夫两部作品的总体创作特征
第五章 张豪夫音乐的美学思想及所体现的人文情怀
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陈其钢两部协奏曲创作研究 ………………………………… 景 徐
第一章 关于《道情》
第二章 关于《逝去的时光》
第三章 两部作品在音响体上的特点
第四章 两部作品在其它技法上的特点
第五章 《三十里铺》及《梅花三弄》主题音调在两部作品中的美学启示
第六章 “东方神韵”及“东方意识”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