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经易解》在坚实的训诂的基础上,对《周易》古经作了全新的解释。如说乾卦讲“遵养时晦”的策略;坤卦讲经商之道;需卦讲人生就是等待;泰卦讲辩证法;同人卦讲运动群众;临卦说如何治民;噬嗑卦讲对囚徒实施残酷的肉刑;贲卦是白蘩之歌;咸卦讲男女恩爱;遯卦讲奴隶逃跑;睽卦是志异;震卦讲地震;归妹卦讲实事求是;渐卦可抵一首军嫂之歌;旅卦是说周厉王流放于彘等。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注”,是理解古经的基础,是译成白话的根据。第二部分白话《易经》,并将一个卦的卦爻辞联成为一个整体。第三部分“今论”,把64卦的内容概括为10条来叙说。照这样分析,古经已与占筮脱离开来,独立成为了一部我国最古老的内容多样的社会科学书。
开头的话
《易经》有经、传两部分。“经”指卦爻辞那一部分,是西周时期的作品。“传”是所谓“十翼”,是春秋战国甚至更晚的作品。对于“传”的研究当然很有意义。但我学力不够,不想搞那么宽。我只讨论“经”,这“经”,在行文中有时称为“古经”。
研究《易经》,传统是走象数的路。那条路不适合我。因为象数之学玄杳,一些道理我疑信参半,就不勉为其难了。新近的作法是把它和现代自然科学联系起来,例如,他们中有人说,阴阳,就如电子的二进位算法,由此引出一大块文章来。我这个学文的对此事一窍不通,决不强作解人。剩下给我的领域就只有义理一途了。而且我只讨论卦爻辞本身所显示出来的义理,不在乎前人曾经怎么说过。但我也不是对前人的见解置之不理,他们说对了,我为什么要唱反调?我坦承,这种时候,我就在说前人已说过的现话。
这个小册子是效仿业师周秉钧先生着《尚书易解》的精神和宗旨而作,并且是为纪念周先生的冥诞一百周年而作。书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注解,称为“新注”。其中有些确实是全新的,有些虽是沿用旧释,但它为表达我所理解的新的主题服务,也就冒了一个“新”名。自然也有全旧之处,但那已不算是主要的了。一部分是据此注解而作的白话译文。同时作些说解,以使得每一卦爻辞能联成一个整体。一部分是据前面两部分而归纳出来的古经的思想内容。
最后附上我在周秉钧先生百周年冥诞纪念会上的发言,那是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
《易经》着作千千万,我下面开列的参考书,只看重文献部分,以及与我“对口”的着述。我没有开列的并不是没有好书,好书多得很,只是我没有开列而已。
[魏]王弼注,[清]阮元校传世 《周易》,据世界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廖名春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张政烺 《马王堆帛书 〈周易〉经传校读》,中华书局,2008年。
濮茅左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三)?周易释文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何琳仪点校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 〈周易〉》,《儒藏》精华编第28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韩自强 《阜阳汉简 〈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唐]李鼎祚集注 《周易集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杨树达 《周易古义》,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闻一多 《周易义证类纂》,《闻一多全集》第10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79年。
高亨 《周易古经今注》 ( 1963年撰着,1981年重订),中华书局,1984年。
李镜池 《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
宋祚胤 《周易译注与考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还要补充说几句关于本书繁体简体的话。本书上编中古经经文特意用繁体列出,我的说解等用简体。用繁体,是尊重古书。古书本来是那个样子,你把他改得面目全非,他虽然不能说话和你争辩,但为人不可以无敬畏之心。简体繁体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以简代繁,会有难找正身的事儿。这且不说,只说本书可能有的实际问题。
“君子几不如舍”,“月几望”,“几”改成 “几”,那是一种误导。无异告诉青年人,“隐几而卧”的 “几”,古书中有希冀和差近的意思。只顾一时方便,忘了长远的后果。又如 “拔茅茹以其汇”, “汇”者类也。你改成 “汇”,水流汇合,这一句如何通读呢?还是学罗竹风老先生他们 《汉语大词典》的作法,古书用繁,解说用简,没听说罗老他们因此受到指责,相反,《汉语大词典》得过国家级大奖,不是出版的每一部书都能获得这样的大奖的。
本书出版得到挚友鲁国尧教授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有我所在学科郑贤章教授等作坚强后盾,谨表由衷的谢意。
李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