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将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渗透到本书的各个部分。全书共7章, 主要内容包括: 数据中心概述、基础环境建设、网络子系统、计算子系统、存储子系统、安全子系统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全书面向应用、重视实用、图文并茂, 立足对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指导, 基本涵盖了数据中心设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1、云计算和虚拟化基础知识,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数据中心建设中有关基础环境方面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包括数据中心的选址、功能区划分、布线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防护系统、监控系统等。
3、数据中心的网络子系统,包括数据中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数据中心主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市场上针对数据中心的主流网络产品、数据中心
网络的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的计算子系统,包括两种不同计算架构的主要特点、服务器相关技术以及计算虚拟化技术和产品。
4、数据中心的存储子系统,包括存储基本技术和RAID、存储虚拟化相关技术、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
5、数据中心的安全子系统,包括信息安全概述、云数据中心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在数据中心部署的主要安全产品,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如何构建数据中心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6、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从基础环境、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不同方面介绍了相关运维技术。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软件开发架构从传统的B/S(Browser/Server)架构逐步向C/C(Client/Cloud)架构转移。在C/C架构中,应用系统和数据集中部署在云端,用户通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访问云端的数据及应用。在这种架构中,提供云服务的数据中心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新型的云数据中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对于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围绕云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将数据中心分为基础设施、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子系统,介绍了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维护的相关技术。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了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基础知识,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章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中有关基础环境方面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包括数据中心的选址、功能区划分、布线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防护系统、监控系统等。
第3章介绍了数据中心的网络子系统,包括数据中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数据中心主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市场上针对数据中心的主流网络产品,还介绍了数据中心网络的新技术,包括网络虚拟化、SDN、大二层技术等,最后介绍了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趋势。
第4章从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两个方向介绍了数据中心的计算子系统,包括两种不同计算架构的主要特点、服务器相关技术,以及计算虚拟化技术和产品。
第5章介绍了数据中心的存储子系统,首先介绍了存储基本技术和RAID,接着围绕数据中心三类主流存储系统——DAS、NAS和SAN,对其工作原理和主流产品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存储虚拟化相关技术,最后介绍了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
第6章介绍了数据中心安全子系统,包括信息安全概述、云数据中心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针对这些威胁,本章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介绍了如何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能力,接下来介绍了在数据中心部署的主要安全产品,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构建数据中心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第7章围绕着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展开,首先介绍了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重要性,然后从基础环境、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不同方面介绍了相关运维技术。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互联网骨干网及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工作,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所积累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适合作为高校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从事数据中心建设运维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书之用。
本书主要内容由林予松、李润知和刘炜撰写,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曹四海、任世宗、施晓杰、牛呈云、段志刚、张鹏飞、李筝等人。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