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德弟编纂《亓氏族考》,历时近三年,终于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可喜可贺!
这是亓氏家族六百多年以来第一部正规出版的家族文史。它以现代文稿为主线,以古代著述相襄辅,以附录形式来佐证,相互关联,相得益彰,客观地记述了自明清至民初,亓氏家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一而百、百而万,生生不息,以至跻身中华姓氏之序,甚至成为邑地名门望族的历史事实。所以,只有焚膏继晷,仔细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总有人说“亓家不单是一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的深刻内涵。由此,衷心地感谢编者对亓氏家族的杰出贡献!
《亓氏族考》一书分为“正文”与“附录”两部分。正文四卷,其《卷一·著述》为现代文稿,所载贯德撰《嬴牟怀古》,系统地讲述亓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不但便于读者系统而完整地了解家族历史梗概,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重要人物,如明朝大将亓英、大中丞亓诗教、“铁面刺史”亓之伟等,都做了更加翔实的介绍;而亓令志所撰《颍川勤族考》则引经据典,叙述了一世祖之长子亓勤族裔基本情况及新考证;族弟亓欣军搜集编纂《乡贤士绅考选录》,选取明清两朝缵承亓氏家风的代表人物,引典叙述,足以感人奋进;亓斌与亓飞等撰写的文稿,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重点讲述亓氏家族历史上发生的某些重要事件。可能有些读者认为,书中有许多地方或有重复,尤其涉及人物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但本人认为,虽然为同一个人,但因事件出处不同、发生的角度不一样,自然描述的重点也不完全一样,编者意在互为补充,而使人物更全面、更具有真实性;若文稿或重复,多为涉及记叙时因需要而节选其文,而原稿又不得已复载,以求其人物或事件之真实性和可信度而已。诸如《卷二·文献》《卷三·谱序》《卷四·墓志铭表》及《附录》的设置,在我看来,亦不为赘。
每当我手捧《亓氏族考》书稿,总禁不住捧怀深思:如若我亓氏宗亲都读一读,当如步入亓家之“森林”,不但能使自己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而且能为子孙后代讲述咱亓家的故事掌握更多的素材或情节。尤其是书中的人物,如三世亓英之勇猛、九世静初之艰险、十世之伟之忠愍、吴氏太祖母之命舛,皆能启发砥砺奋进。另有亓家十进士,无论是亓煦老年得志,九功、九叙同授都司等,还是诸多文官武将、仕庠农商,皆志存高远,或忠君报国,或从善扶弱,佥为光宗耀祖者明载史册;若使来者知之,焉无裨益哉?矧代代传承,盖如雨润森林之沃土,岂不愈加蒸蒸日上焉!
本书题目多为编者所加,所采用的书面语既照顾到所载《族谱序》《墓志铭表》等文言文和下载原稿的古文风格,也照顾到现代多数人的阅读差异,融会贯通,亦更加简明精练。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明清两朝,为使读者更多地了解一些人物背景,编者对能够查询到的作者都做了简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作者多为古代他姓士绅名流。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当事者的理解和深层认识,也彰显了亓氏家族扎根沃土的广泛人脉与邑地望族的社会地位,可谓用心良苦。
编者采用《附录》复载明清两朝皇封敕命等资料,藉以郫补家谱传阅之不及众宗族,既不影响该书的历史叙事主题,亦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优秀的历史文献,抑或为其著述提供直接的叙事渊源,实为一举两得。尤其是《亓氏族居》,详细记载了亓氏人口的分布,若一书在手,岂不处处为“家”矣。
常言道:“十事则有九不全。”书中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万望族亲以包容之心予以海涵,或以善意之怀给予批评指正。谨序此止,爰为导读。
莱芜市钢城区检察院原检察长
莱芜市钢城区人大原副主任亓金玲
2018年1月9日
亓贯德,男,汉族,1952年12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高庄街道劝礼村。系中国共*党党员,政工师。197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莱芜县电影队、莱芜市乡镇企业局及民政局工作,其间,自修大学经济管理专业。1989年获农业部表彰。退休后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搜集、整理地方文史与方志类资料,并在莱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莱芜文史》,莱芜史志办主办的《莱芜古今》及其它报刊上发表各种稿件二十余篇,现为《莱芜古今》编委会委员。2006年参加《莱芜历代志书集成》的整理出版;2011年发起并主编《劝礼村志》;2012年主编《莱芜亓家》;2015年4月应邀参加亓氏八修族谱工作,2018年5月完成《亓氏族考》一书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