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层面,农业是第1产业,也关系到国计民生。该丛书的传统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更多选择。并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文化层面,优秀的传统农业理念是基础与核心,促进形成中国农业科技与文化系统。既包含一般的农业生产生活智慧,又衍生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该丛书立足于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
社会层面,先进的农业技术与文化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石。因为地域的限制和条件的或缺,农业发展往往是在一个地区逐渐向周围扩散,农业稳定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该丛书用优秀的个案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参考。
环境层面,传统农业的可持续性,让我们重新发现自然的力量和古人的农业经营思想,为解决环保问题提供建议。该丛书将环保高效的复合农业展现在我们面前。
历史层面,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只是横向的国际联系,更有历史纵向的分析与反思,以史为鉴,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问题与答案。该丛书认真的梳理与记录,就是凝固的历史。
审美层面,历经时空的变迁,仍能保留至今,说明是经验与智慧的精华,沉淀出更多的美。该丛书既包含自然之美、技术之美、智慧之美,也显示地域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
为了避免将美变成殇,为了更好的推广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丛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热爱中国农业文化。
第1部分 中华文明之根源——农业的起源 / 001
一、农业起源的传说 / 002
二、旧石器时期的生产活动 / 005
三、新石器时期的农业 / 006
四、河姆渡农耕文化 / 008
五、半坡农耕文化 / 011
六、原始耕作技术 / 013
七、原始采集狩猎 / 014
八、原始生产工具 / 016
第2部分 农耕文明之精髓——精耕细作 / 019
一、以精耕细作为核心的古代耕作技术体系 / 020
二、养育华夏儿女的五谷 / 032
第3部分 天时、地利、人和——农业生产的三要素 / 037
一、水旱,天时也——物候的起源 / 038
二、肥瘠,地利也——肥料的制作与利用 / 050
三、修治垦壁,人和也——因地制宜 改造良田/ 053
第4 部分 质朴无华 千古流韵——传统农具 / 065
一、最古老的农业工具—— 耒耜 / 067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耕地农具——曲辕犁 / 068
三、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三脚耧 / 069
四、精耕细作的代表之一 ——耖 / 071
五、水利机械的鼻祖——龙骨水车 / 072
六、朴实无华的大块头—— 碌碡 / 074
七、粒粒皆辛苦——稻桶 / 076
八、史上最早的高科技产品——旋转式扬谷扇车 / 078
九、北方面食习俗的助推器——石磨 / 080
十、蒸汽机的鼻祖——水力磨面机 / 083
十一、重型机械锤的先祖——水碓 / 085
十二、解放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独轮车 / 086
第5 部分 冠绝古今 巧夺天工——古代水利 / 091
一、漕粮航运兼利灌溉的运河工程 / 092
二、灌溉田圃泽润农桑的水利工程 / 094
三、镇海伏波安民溉田的堤塘工程 / 102
第6 部分 走向山川江河——古代渔猎 / 105
一、渔 业 / 107
二、养 鱼 / 122
三、狩 猎 / 126
第7部分 畜牧为天下饶——古代畜牧 / 149
一、六畜兴旺 / 150
二、兽医技术 / 155
三、畜种改良 / 160
四、饲养和繁殖技术 / 163
第8部分 成汤作醢——农产品加工 / 165
一、食不厌精——农作物加工 / 166
二、脍不厌细——禽肉制品加工 / 173
三、津津有味——调味品加工 / 177
第9部分 诗酒香茗——茶酒文化 / 183
中国茶文化 / 184
一、南方有嘉木——茶的起源和饮用 / 184
二、“茶圣”陆羽与他的“茶叶百科全书” / 186
三、最是工夫茶与汤——各具特色的六大茶类 / 187
四、名水饮茗 / 192
五、香飘四海 味存一壶 / 195
六、小链接——品茶论诗 / 196
中国酒文化 / 197
一、酒从哪里来——造酒传说 / 197
二、壶中日月 醇醇酒香 / 199
三、自古佳酿多佳话——与酒相关的名人轶事 / 203
四、小链接——酒与诗歌 / 206
第10 部分 丝、棉、麻、毛——衣被天下 / 209
美轮美奂 桑蚕丝绸篇 / 210
一、养蚕起源的传说 / 211
二、桑蚕起源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214
三、揭开蚕丝秘密——古代养蚕制丝技术 / 215
四、美若云霞的丝绸制品 / 223
五、 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重要通道 / 229
质朴本色 棉纺织篇 / 233
一、从棉种到棉布 / 234
二、从童养媳到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 / 236
三、中国棉纺织的活化石——海南黎锦 / 238
四、清新脱俗蓝白之美——南通蓝印花布 / 239
国纺源头 麻纺织篇 / 240
一、葛麻纺织原料 / 240
二、葛麻纺织工序 / 243
三、麻纺织技艺奇葩——隆昌夏布织造技艺 / 244
绩毛作衣 毛纺织篇 / 246
一、精湛的传统毛纺织技艺 / 246
二、民族瑰宝——毛纺织技艺 / 248
第11 部分 经世济民 富国安邦——中国古代农学思想 / 251
一、“三才”观 / 252
二、古代的农业管理思想 / 255
三、协调利益分配的农业经济思想 / 258
四、农业生产经营思想 / 261
第12部分 农学滥觞 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农书 / 267
一、《夏小正》——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 / 268
二、《吕氏春秋》——由丞相组织编撰的杂家大作 / 269
三、《氾胜之书》——中国最早的专业农书 / 270
四、《四民月令》——庄园地主经营农事的家历 / 271
五、《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 272
六、《四时纂要》—— 月令式的农家杂录 / 273
七、《茶经》——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茶书 / 273
八、陈旉《农书》—— 第一部反映中国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 / 275
九、《蚕书》——世界最早的养蚕和缫丝专著 / 275
十、《农桑辑要》—— 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 276
十一、王祯《农书》—— 中国最早图文并茂的农书 / 277
十二、《元亨疗马集》—— 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古兽医书 / 278
十三、《便民图纂》——一个地方官吏编写的农用百科全书 / 278
十四、《农政全书》——由宰相编著的治国济民的农书 / 279
十五、《天工开物》——世界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 280
十六、《群芳谱》——中国古代的农作物和观赏植物大全 / 281
十七、《授时通考》——清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农书 / 281
第13部分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 / 283
一、 园林始祖——灵囿 / 285
二、园林典范——颐和园 / 286
三、锦秀河山——承德避暑山庄 / 289
四、万园之园——圆明园 / 291
五、蓬莱琼阁——北海公园 / 293
六、三晋之胜——山西晋祠 / 295
七、 江南乐章——苏州拙政园 / 296
八、先农祭坛——北京先农坛 / 298
九、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 300
十、吴中之冠——苏州留园 / 302
十一、岭南园林——佛山梁园 / 304
十二、龙蟠虎踞——北京恭王府 / 306
十三、壶天自春——扬州个园 / 307
第14 部分 曲径探幽——历史文化名村 / 309
一、建筑遗产 / 311
二、文物古迹 / 324
三、传统文化 / 337
第15 部分 乡庆 乡情——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355
一、乡 庆 / 356
二、乡 情 /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