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近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誉为“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坛。在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变得格外活跃,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重新审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系统介绍了一大批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家,并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理论,为读者清晰勾勒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内涵和特点,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理论对文艺发展理论所做出的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处在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其特殊性体现在政治、文化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政治方面,俄罗斯面临着沙皇统治的解体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剧烈的社会变革将俄罗斯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彻底颠覆;在文化方面,西方的思潮和理论早在沙皇彼得改革时就逐渐被引入俄罗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的文化热潮再次席卷俄罗斯大地,许多知识分子在西化的过程中变得茫然,开始反思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文学艺术方面,“白银时代”这一术语的诞生标志着该时期文学艺术的再次繁荣,与此同时,与文学艺术紧密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也变得格外活跃。在众多文学批评观点中,基于俄罗斯独特信仰体系下的白银时代文学批评思想因其与东正教神学思想的紧密结合,而显得与众不同。目前,对于这一理论流派的系统研究在我国俄罗斯文论的研究领域中尚显不足,为此,《重新审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将宗教文学批评观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俄罗斯深厚的哲学和文化的背景上,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家和作品,发掘宗教文学批评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杨旭,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齐鲁工业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汉语国际教育。
导论
第一章 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一节 白银时代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白银时代的文化语境
第二章 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哲学来源
第一节 俄罗斯独特信仰体系的影响
第二节 宗教哲学思想的渊源
第三章 探索人的神性——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独特信仰体系中的文学再审视
第二节 神人性与文学个体意识的自觉
第三节 神人性与文学创造的意义
第四章 完整的聚合性学说——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爱和自由的学说
第二节 多中统一的聚合性思维
第三节 聚合性思维下的文学批评标准
第五章 充满象征意味的“新宗教意识”——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作为批评思潮的新宗教文化运动
第二节 宗教文学批评对“新新宗教意识”的探索
第三节 “新宗教意识”从文学建构到文化建构
第六章 白银时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和研究价值
第一节 宗教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第二节 宗教文学批评的研究价值
余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