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钛及其合金作为新型航空结构材料开始问世。由于钛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好、使用温度高等优点,60多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用量与日俱增。
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上,主要用来制造风扇/压气机叶片、盘、鼓筒、机匣等。其中叶片是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关键件,对发动机的推重比、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钛合金叶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属当今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钛合金叶片使用条件苛刻,技术要求严格,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许多尚未被认识的影响因素,因此,深入开展叶片失效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实施设计——材料——工艺——使用全过程的闭环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种“闭环质量控制”每循环一次,会伴随着叶片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
本书是近50年来刘庆瑔研究员对我国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原材料、制造技术、质量控制、可靠性工程、失效分析与预防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钛合金特性,提出叶片设计、制造技术发展方向,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安全使用和可靠性工程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同时,也对钛合金叶片失效分析的共性问题、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失效分析程序、断口分析等作了深入探讨。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总结钛合金叶片从选材、制造、使用直到维修、失效分析与预防的专著。学术思想新颖,富有创新性,求真务实,内容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该书不仅为从事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制造、维修的企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而且也将为有关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本工程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参考书。
刘庆瑔
1956年-1961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五年)。
1960年1月-1961年9月,陕西兴平408厂任技术员,从事潜艇发动机零件的热处理、
表面处理和金相分析。
1961年9月-1967年3月,沈阳410厂任技术员,从事高温合金持久、蠕变试验;金属疲劳试验;航空发动机失效分析;叶片振动分析及叶片振动疲劳试验机研制等。
1967年3月-2001年12月,贵州平坝170厂曾任技术员、理化室主任、冶金处长、副总工程师。从事理化试验室筹建、理化设备及检测、叶片振动疲劳试验、叶片制造技术、叶片材料冶金标准、叶片工艺标准、发动机失效分析、新机测仿和研制等工作。
2001年12月-2011年12月(退休后),一七○厂返聘,继续从事叶片制造及冶金技术工作,协助工厂开展新机测仿、研制,参加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失效分析,编写技术图书等。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黎阳公司返聘,继续从事新机研制工作、发动机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协助北航办“工程硕士”班任导师、黎阳科技委工作等。
2013年12月至今,依据中航工业有关部门通知参加新机研制、新材料、新工艺评审、发动机失效分析等会议,继续从事技术图书编写工作。
曾获国家二等发明奖1项;国家四等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航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贵航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某型发动机生产定型荣立二等功;歼七
Ⅲ飞机设计定型荣立三等功;1992年中国科协22个学会授予“全国先进失效分析专家”称号;1998年10月全国第三次机电装备失效分析战略研讨会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失效分析专家”称号和金质奖章;2011年4月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和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