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36 元
丛书名: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殷继艳,李勇,张国壮 编
- 出版时间:2018/2/1
- ISBN:9787503894244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762.2
- 页码:22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7章,主要内容有绪论,林火预报,林火监测,森林火险区划,森林火险预警,森林火险预警响应,信息化。全书内容紧贴国家防火工作政策法规变化和森林防火工作发展趋势,符合《防火条例》、《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新森林防火政策法规要求。
森林防火的观念、战略、政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森林防火的各种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突破才得以解决。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火灾频繁发生,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全球进入森林火灾高发期。当前,森林资源日益增长,林内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加之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我国也进入了森林火灾的易发期和高危期,森林防火形势极其严峻,森林火灾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进入21世纪,虽然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在林火管理和经费上的投入,森林火灾并没有减小的迹象,因此,森林防火仍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森林防火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森林防火经费不足、火源管理难度大、预防措施不落实、扑火指挥决策困难等,都需通过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来解决,其中,对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作用也急需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林火监测、预警是森林防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及时发现火情、科学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世界上新的林火监测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红外线监测、电视监测、地波雷达监测、雷击火监测、微波监测和卫星监测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林火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科学、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激光、通信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蓬勃发展,化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条件,加上现代科学管理的渗透,林火预警、响应机制的建立使得林火管理的模式从被动防火转变为主动防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林火监测预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主要涉及林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和气象学等领域,还引进了遥感、空间和航空先进技术,对整个国家和部分特殊地区进行森林火险预报、林火监测、清查火灾造成的损害、损失评估、监测森林的重建状况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我国在林火监测与预警的道路上仍相对落后,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为林火监测与预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林火的预报、监测和预警等系统逐渐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在一起,随着森林防火物联网应用、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构建、防火综合管理系统构建等工作的推出,火险预报模型、卫星林火监测和森林火险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在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的同时,实现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战略方针。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研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教材由7章及附录构成,编写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量吸收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将林火预报、森林火险区划、林火监测和森林火险预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阐述,并在火险预报模型、卫星林火监测、森林火险预警和森林防火信息化方面辅以大量的实践应用实例,为读者学习提供参考。教材编写立求简要、务实,可作为林业本科院校林学及相关专业教材,亦可作为防火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并可作为林业从业人员参考资料。
本教材的结构和大纲由殷继艳提出,第1章由殷继艳、李勇、张国壮、张恒编写;第2章由李勇、殷继艳、张国壮、王玉霞编写;第3章由张国壮、郭亚娇、阚振国、郭赞权编写;第4章由殷继艳、郭亚娇、刘东明、张恒编写;第5章由李勇、殷继艳、卢玉梅、王忠良、王希才编写;第6章由李勇、阚振国、王玉霞、吴建国编写;第7章由张国壮、殷继艳、李勇、吴建国编写。全书由殷继艳、李勇和张国壮负责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和同仁的关心、支持、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教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本教学研究团队近些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进行编写,教材吸收了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更新与修订了部分理论知识,并根据林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列举了很多范例和案例以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与参考,迎合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需要。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难免有不足和遗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森林火灾基础知识
1.1.1 燃烧机理
1.1.2 林火原理
1.1.3 森林火灾
1.1.4 林火生态
1.2 森林火灾应急管理
1.2.1 应急管理
1.2.2 森林火灾应急管理
1.3 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体系
1.3.1 体系构成和意义
1.3.2 历史沿革
1.3.3 展望
第2章 林火预报
2.1 林火预报基础
2.1.1 概念
2.1.2 分类
2.1.3 预报因子
2.2 林火预报方法
2.2.1 林火预报的学科基础
2.2.2 林火预报的研究方法
2.2.3 林火预报方法介绍
2.3 林火预报应用
2.3.1 我国火险天气等级
2.3.2 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
2.3.3 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第3章 林火监测
3.1 林火监测体系
3.1.1 林火监测国内外发展现状
3.1.2 林火监测体系的构成
3.2 地面巡护
3.2.l地面巡护的任务和特点
3.2.2 地面巡护的组织形式
3.2.3 巡护路线和方法
3.2.4 地面巡护的优势与不足
3.3 近地面监测
3.3.1 瞭望塔监测
3.3.2 视频监测
3.3.3 其他近地面监测
3.4 航空巡护
3.4.1 飞机巡护
3.4.2 无人机巡护
3.5 卫星监测
3.5.1 卫星在林火监测中的作用
3.5.2 林火卫星监测技术
3.5.3 国內外林火卫星监测研究及应用
3.5.4 全国卫星林火监测信息网
第4章 森林火险区划
4.1 森林火险区划基础
4.1.1 内涵
4.1.2 原则
4.1.3 现状
4.2 森林火险区划分
4.2.1 森林火险区划的基础工作
4.2.2 森林火险区划结果
4.2.3 区划结果应用
4.3 森林防火区域特点
4.3.1 森林火灾高危区
4.3.2 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4.3.3 一般森林火险区
第5章 森林火险预警
5.1 森林火险预警基础
5.1.1 概念与构成
5.1.2 主要任务
5.2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
5.2.1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类
5.2.2 我国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标识
5.2.3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发布
5.3 森林火险预警的常用方法
5.3.l森林火险预警的基本步骤
5.3.2 森林火险预警的常用技术方法
第6章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
6.1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原则与任务
6.1.1 原则
6.1.2 任务
6.2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
6.2.1 级别划分
6.2.2 总体规则确立
6.2.3 预案编制
6.2.4 发展完善
6.3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
6.3.1 基本原则、任务和业务程序
6.3.2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
6.3.3 林火预防体系、机制的构建
第7章 信息化
7.1 信息化现状
7.1.1 信息化
7.1.2 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现状
7.2 监测与预警信息技术应用
7.2.1 信息技术
7.2.2 应用案例
7.3 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简介
7.3.1 森林防火指挥系统
7.3.2 北京市房山区“4S”森林防火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省级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总体规则示例
附录2 县级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示例
附录3 乡镇、林场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