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闻氏家族的历史为背景,以闻一多及其家人的事迹为主线,以湖北浠水闻氏的相关介绍为补充。力求在宏观框架下,综合历时与共时分析,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性、人生与人格的深刻影响。在内容上,《笔耕世业传家风:湖北浠水闻氏家族文化评传》着眼于闻氏家族流徙四方而不改其节、历经沧桑而不灭其志的家风传承,讲述了闻氏家族的起源、播迁、发展;文天祥与闻一多传承关系的考证;闻一多家族的家风家训、子孙概况以及闻一多先生追求完美、捍卫正义、守护光明的一生。在创作上,该书强调学术性、故事性与趣味性,不仅立足于先今关于闻氏家族研究的成果,更注重凸显闻一多先生诗意、大义与专一的生命历程,以此来弘扬文化、传扬文明、发扬文脉。让广大读者可以以一多先生的性格、阅历、教育为标杆,得到一些启迪与收获。在立意上,该书以写实为基础,以事写情,以情写意。旨在说明闻氏家族历史脉络的同时,通过闻氏子孙在各个时代彰显的气节,体现“遗风”;通过浠水闻氏在近代的风雨沧桑,体现“族风”;通过闻一多先生及其子孙的生命轨迹,体现“家风”。最后,通过上述的“三风”,烘托出我们顽强坚韧、源远流长的“国风”。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家”与“国”总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社会有机体相伴而存。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更迭不已的朝代衍生的名门望族难计其数。这些显赫家族中的一部分在繁衍存续中以文化为纽带,形成独特的群体,成为文化世家。这些文化世家及其杰出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过巨大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进程。如:齐鲁大地上以孔子肇始的孔氏世家,享誉儒林两千余年,堪称“中国第一文化世家”;义宁的陈氏家族以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而负盛名;杭州钱塘的钱氏家族,因千余年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而被誉为江南望族;安徽桐城方氏家族,自明末至今一直享誉文坛,有“中国近世三百年第一文化世家”之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进入新的文化复兴时期,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和文化,也更加珍视人才。事实表明,代表传统文化最高水平的社会群体,正是那些跃居学术最高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文化精英。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以来,那些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学术创新等方面贡献巨大。研究发现,这些专家、学者和精英人物,大都出身于文化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和丰厚的学养。文化世家所呈现的人才辈出的现象,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世家”一词早有所见,其注解也多有不同。《孟子·滕文公下》中出现“仲子,齐之世家也”①之说;《史记》以“世家”记述王侯诸国大事,有《世家》30篇;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沿用司马迁《史记》的体例,书中也开举《列国世家》10篇。我国古代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所以称世家。后来,人们将世代显贵、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的家族或大家泛称为世家。《现代汉语词典》对“世家”有如下3种解释: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指以某种专长世代相承的家族。①
根据研究和多方因素,我认为,“世家”当指有特殊职业或专长、社会地位显赫,或代表某一领域、阶层特色并世代传承的家族。考虑到文化的特殊性,文化世家则是文化在家庭、家族中长期积淀,并经过多代人不断赓续、传承而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以家风、家训、家教等文化单元为标志,以家族杰出人物群体为代表的世代相传的家族体系。
现代文化世家则是源自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初,繁盛于20世纪中期并延续至今的,以家族文化传承为基本特色的不同家族体系。中国现代文化世家总是以家族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影响或引领某一时代或某一领域发展的杰出人物为代表,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的家族特色、对社会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群体。
楔子 兴小家庭 圆大国梦
第一章 应运而生振家声
第一节 闻氏家族之溯源
第二节 闻氏家族播迁史
第三节 闻氏家族的先辈
第二章 文坛斗士闻一多
第一节 闻家骅骝崭头角
第二节 从清华园到美国
第三节 执教名校扬美名
第四节 拍案而起发狮吼
第五节 学坛红烛唱大风
第三章 各领风骚展才情
第一节 仁心圣手闻亦传
第二节 精书擅画闻钧天
第三节 治病救人闻亦齐
第四节 抗日名将闻允志
第五节 著名学者闻家驷
第四章 文脉绵延传薪火
第一节 命运坎坷闻立鹤
第二节 闻立雕为父作传
第三节 追求书画闻立鹏
第四节 闻铭执教承父风
第五节 闻□(特殊字体)补父亲遗稿
第六节 知名学者闻黎明
第七节 闻氏薪火永不息
第五章 启示录——笔耕世业传家风
第一节 率性求真爱家国
第二节 笔耕世业传家风
第三节 性情耿直不阿人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