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源远流长而发展长足的文学样式
五言诗的出现是诗史一道转关
近体诗的出现是诗史二道转关
五七言古近体诗为百代不易之体
前三章分体论述后四章整合论述
梳理中国各体诗歌发展的不同脉络
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而又得到长足发展的文学样式之一。
从诗体发展的角度看,近体诗运动的完成,为中国诗史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此以前,为诗体的演化发展阶段:从原始歌谣起,中国诗体之句式由二言、三言、四言、杂言,而五言、七言,体制由古体而近体,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一些诗体兴盛了,一些诗体式微了,经过历史的选择,确定了五七言古近体(细分为: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及排律)诗为百代不易之体。在近体诗运动完成以后,是诗体全面成熟并进一步分化整合的阶段:统而言之,是五七言古近体诗相互渗透和影响,具体到个别作家,在诗体的运用上或各有偏长独至,但从总体上讲,五七言古近体在各个时代基本上呈协调发展之势。
本书前三章,从《诗经》到八代诗,即新体诗运动完成以前的部分,在论述上侧重于分体;在后四章,从唐代至近代部分,即新体诗运动完成以后,在论述上侧重于整合——当然,即使在整合的部分,通过具体作家的评介,仍可见出各体诗歌发展的不同脉络。
周啸天,四川渠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诗词年鉴·西南诗词》特约主编。
曾获《诗刊》首届(2010)年度诗歌奖(后称“陈予昂诗歌奖”)一名、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一名等。
2014年8月,诗词选《将进茶》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2015年,获“诗词中国”杰出贡献奖。
第一章 诗的产生到四言诗——原始歌谣和《诗经》
第一节 诗的产生——原始歌谣及其他
一 原始歌谣与劳动节奏
二 诗与乐及舞的联体共生
第二节 四言诗与《诗经》的类型和结构程式
一 《诗经》的成书及其分类
二 《诗经》的体裁:四言诗
三 《诗经》的结构程式:重章叠咏
第三节 《诗经》的思想艺术造诣
一 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第四节 四言诗的变迁和式微
一 四言诗的变迁:石刻文、郊祀歌及其他
二 五言诗的出现和四言诗的式微
第二章 辞体、杂言诗及其他——《楚辞》与汉乐府
第一节 从楚歌到辞体
一 楚辞起源于楚声、楚歌
二 楚辞的体制及辞赋之辨
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的思想艺术造诣
一 哀怨起骚人:屈原的生平及创作
二 与日月争光的长诗:《离骚》
三 情致缥缈的《九歌》与满怀孤愤的《九章》
四 悲秋之祖:宋玉《九辩》及其他
第三节 从杂言诗到五言诗
一 古诗的体制:齐言诗与杂言诗
二 从汉乐府看杂言诗的兴衰
第四节 汉乐府及其思想艺术造诣
一 乐府、乐府诗和《乐府诗集》
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写实倾向
三 悲剧的《焦仲卿妻》和喜剧性的《陌上桑》
四 体既轶荡,语复真率: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
第三章 五七言古诗的壮大和新体诗运动——八代诗
第四章 古近体诗体大备及创作繁荣——李白和盛唐诗
第五章 古近体诗的持续繁荣——杜甫和中晚唐诗
第六章 古近体诗的另辟蹊径——宋诗
第七章 古近体诗的回潮与新潮——元明清及近代诗
附录 中国文学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