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28 元
丛书名:载人航天出版工程/周建平总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荣伟,王海涛著
- 出版时间:2019/9/1
- ISBN:9787515917016
- 出 版 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30.9
- 页码:17,457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载人航天出版工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是一部系统论述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学术专著,凝炼了作者多年来在神舟号飞船回收着陆系统、探月工程三期回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所取得的一些创新性成果。
《载人航天出版工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共分11章,内容包括概论、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设计、降落伞气动减速装置技术、火工装置技术、着陆缓冲装置技术、开伞控制技术、物伞系统动力学、舱盖弹射分离动力学、降落伞拉直过程动力学、可控翼伞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载人航天出版工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在飞行器设计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适合于从事进入式航天器及其回收着陆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是指利用气动减速装置或着陆缓冲装置,通过特定的控制手段,使需要返回或着陆的航天器或有效载荷稳定其姿态、降低其运动速度,直至按预定的程序和目的安全着陆或收回的技术。其主要任务是确保航天飞行器(包括火箭、导弹、卫星、飞船及深空探测器等)的全部或局部减速到规定的速度,并安全着陆于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是进入式航天器的关键技术,也是空间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技术,涉及的相关专业较多,包括总体设计、结构机构设计、气动力减速技术、着陆缓冲装置技术、火工装置技术、控制及供配电技术等,同时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所采用的减速装置和着陆缓冲装置通常为降落伞和缓冲气囊等柔性体结构,其工作过程中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动力学、高速/大位移/大变形/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约束条件下多学科优化等,其问题复杂,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难度大。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没有专门的专业课程,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参考书,因此,初涉该领域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理论分析和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后才能进入状态,作者和很多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对此深有感触和体会。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卫星和飞船回收着陆的国家,特别是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对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提出了更多、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教训、经验和体会,特别是刚入该领域时在工作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和疑惑等,一直希望有一本全面阐述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著作,供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其能够尽快掌握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相关原理、理论和方法。
1.1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概述
1.2 航天器的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
1.2.1 制动段
1.2.2 进入轨道过渡段
1.2.3 进入段
1.2.4 下降段
1.2.5 着陆段
1.3 航天器进入方式
1.3.1 弹道式进入方式
1.3.2 半弹道式进入方式
1.3.3 升力式进入方式
1.4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
1.4.1 国外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
1.4.2 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
1.5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扩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