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统计学、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道路运输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道路运输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基础设施、运输工具、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运输车辆运用情况、燃油消耗、运输服务质量、运输产值、运输相关业务、运输经济效益、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路运输统计及其职能
第二节 道路运输统计的性质、特点和任务
第三节 道路运输统计的范围和内容
第四节 道路运输统计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道路运输统计方法
第一节 道路运输统计调查的种类与方法
第二节 统计报表
第三节 普查、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第五节 道路运输统计分析
第六节 统计预测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道路运输统计法规与制度
第一节 道路运输统计法规和制度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道路运输统计制度简介
第三节 道路运输统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道路运输车辆统计
第一节 道路运输车辆统计的意义
第二节 道路运输车辆统计分组
第三节 道路运输车辆主要统计指标
二、道路运输统计的主要内容
1.道路运输生产条件
道路运输生产条件包括道路运输设施、道路运输装备和从业人员三个方面。道路运输生产条件是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进行道路运输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道路运输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运输的线路及其构造物、道路运输场(站)等。道路运输装备主要包括道路运输车辆、装卸搬运车辆、机械和筑养路机具以及汽车维修和检测设备等生产资料。
2.道路运输生产过程
道路运输生产过程主要指劳动者使用道路运输生产资料完成道路运输及与运输相关的生产活动的过程,包括道路运输生产、线路维护、车辆维修和检测等生产活动的相关资料。生产过程统计还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和使用效率以及燃料物料消耗、劳动力消耗、运输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
3.道路运输生产成果
道路运输生产成果是指对道路运输业提供的社会产品及相关的生产活动。运输成果一般有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种表现形态。用实物量表现的指标主要有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换算周转量等。用价值量表现的指标主要有道路运输产值、增加值等。加强对道路运输价值量指标的统计是道路运输统计的发展趋势。
4.道路运输生产经济效益
道路运输行业经济效益是指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主要指标有单位运输产品能源消耗量、运输成本收益率、运输成本利税率、运输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金产值率、流动资金产值率等。
5.道路运输统计综合分析
利用道路运输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是道路运输统计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研究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是否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研究道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运输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道路运输内部各个部门、环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以及运输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等,必须开展道路运输统计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