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从《李霁野文集》和《李霁野文集补遗》精选了部分篇章,编成《李霁野选集》。全书分六个部分,“影”收录了《革命者》等几篇短篇小说;“我的生活历程”主要是先生对自己的回忆;“回忆鲁迅先生”主要是收录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忆未名社”主要收录先生回忆有关未名社的若干篇章;“怀旧集”主要收录先生纪念亲人以及许地山、台静农、李何林等现代作家(学者)的文字;精选李何林先生和解志熙教授的两篇文章作为附录。
编选说明
李霁野(1904~1997),出生于安徽霍邱县叶集,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鲁迅研究专家。1914年入叶集明强小学读书,同班同学中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等。1919年入阜阳第三师范学校读书。1923年秋考入北京的崇实中学。1924年结识鲁迅先生,1925年在鲁迅先生的资助下,入燕京大学读书。同年,在鲁迅先生倡导下,参加创办了未名社。1929年至孔德学院教课,1930年秋,受聘至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英语系教授兼主任,1937年离开。1938年,应聘到北平辅仁大学教课。1943年5月,经曹禺介绍,到夏坝复旦大学任教,1944年3月8日离开,到白沙女子师范学院英语系任教。1946年应鲁迅先生挚友许寿裳先生之邀,到台湾省编译馆任编纂。1947年“2·28”起义后,编译馆解散,转台湾大学外语系任教。1949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9月到南开大学外语系任教。1982年,被选为天津市文联主席。1993年,获天津市最高文艺奖“鲁迅文艺奖”,1995年获中国“彩虹翻译奖”,1996年12月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李霁野先生在《李霁野自传》《李霁野文集·总序》《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等文章中深情地回忆了他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往事。经李何林先生和朱肇洛先生推荐,先生于1930年秋受聘至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担任英语系教授兼主任。除了负责行政事务外,先生教了两门课:西洋名著选读和英美短篇小说。第二学年教英国长篇小说,并且为学生辅导英诗选读课。当时孔另境在女师院编辑校刊《朝华》,向先生约稿,先生“选点学生翻译较好的作品,加以校改给他发表”,“我记得写了介绍英国诗人(W.H.Davies)的短文和一篇散文《父亲》”。因为行政事务和备课忙,先生头两年没有翻译什么书。“鲁迅先生很关心,同冯雪峰谈到,以为我偷懒”,先生接冯雪峰信后,立即写信告诉鲁迅先生他在译《简·爱》,后经鲁迅先生介绍给郑振铎,作为《世界文库》单本印行。先生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最后译完的一本书是《我的家庭》,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先生在任教期间,还应章靳以之约,为《文季月刊》写了《谈渔猎》《木瓜》《病》《忆素园》《忆鲁迅先生》等几篇文章。
据先生回忆,他在女子师范学院时的作息时间很规律:“将一天分为三段,上午上课,备课,办行政事务,有闲暇就读与教课有关的书。午饭后一定午睡一小时,时间几乎一分钟都不差。起床后洗洗脸,外出散步一小时,一般到北宁公园,绕一圈回来正好。有时划划船,时间就要长一些了。师生关系很好,有时候有几个同学与我同去,自由谈笑,无拘无束。下午三点到六点,一般我用来译书写作,寒假暑假也是如此。晚饭后七点到十点,除非与备课有关的书读不完,我总读点与上课无大关系的书……晚间按时就寝,睡前散步洗漱,约二十分钟。”很可惜,“女师院有一条清规戒律,教师如同学生恋爱,就得离职。文贞同我已经订了婚,所以我要做离校的准备”。先生按照女子师范学院的清规,于1937年辞职离开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
2004年3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9卷本的《李霁野文集》,2014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又出版了2卷本的《李霁野文集补遗》,将李霁野先生一生所写的散文、小说、诗歌、译著、书信等近500万字收录在内,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李霁野先生提供了最为完备的文献资料。为了纪念曾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的李霁野先生,我们从《李霁野文集》和《李霁野文集补遗》精选了部分篇章,编成《李霁野选集》。第一辑名为“影”,收录了《革命者》等几篇短篇小说。第二辑名为“我的生活历程”,主要是先生对自己的回忆。第三辑名为“回忆鲁迅先生”,主要是收录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第四辑名为“回忆未名社”,主要收录先生回忆有关未名社的若干篇章。第五辑名为“怀旧集”,主要收录先生纪念亲人以及许地山、台静农、李何林等现代作家(学者)的文字。最后精选了李何林先生《我所了解的李霁野同志》和清华大学的解志熙教授的长篇研究论文《“严肃的工作”——〈李霁野文集〉阅读札记》,作为附录,帮助我们走近先生。
最后,在编选过程中,冯跃华、赵坤、魏静、侯月盼、史新玉、周华等同学帮忙做了校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 影
革命者
回信
生活
嫩黄瓜
微笑的脸面
艺术家的故事
题卷末
二 我的生活历程
我的童年
同青年朋友谈谈我的青年时期
“五四”风雷在阜阳第三师范学校
流落安庆一年琐记
滚滚长江水送我到北京
孔德学校和孔德学院
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
滞留在沦陷的天津
在敌陷的北平
逃出敌陷区
滞留洛阳五十天
入川行记略
在重庆和北碚
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
出川返里
在故里五个月
在台北台湾省编译馆和台湾大学及出走
入台出台及其前后
记两次逃亡
经天津到北京
回到第二故乡天津
我和图书馆
《我的生活历程》序
三 回忆鲁迅先生
在北京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两次回北京
关于鲁迅先生的日记和手迹
鲁迅先生与《莽原》
鲁迅先生的母亲
鲁迅先生与“安徽帮”
鲁迅先生的读者
鲁迅先生和青年
鲁迅先生与少年儿童
在鲁迅家吃炸酱面
我和鲁迅先生最后一次会晤
谒鲁迅墓并访故居
访鲁迅故乡
谒鲁迅先生墓并访绍兴
鲁迅先生颂
鲁迅先生八十诞辰纪念
“3·18”惨案前后
《民报副刊》及其他
春节随感
四 回忆未名社
别具风格的未名社售书处
未名社出版的书籍和期刊
未名社几个安徽成员
两次秘密座谈会和五次公开讲演
忆王青士同志在未名社
践踏未名社的屠伯——北洋军阀
未名社始末记
鲁迅先生谈未名社
为鲁迅先生佚简答客问
关于未名社结束情况再答客问
《鲁迅先生与未名社》小引
《鲁迅先生与未名社》序
五 怀旧集
春晖忆
纪念我的两位姑母
给大儿
厄于短年的韦素园
纪念许地山先生
纪念许寿裳先生
悼念冯雪峰同志
悼念茅盾同志
松柏发芬芳——回忆陈翔鹤同志
遥寄台北友人静农
寄语老友静农
永别了,静农!
鲁迅精神与李何林
题亡友魏建功遗诗册
齐白石老人二三事
挽单演义同志
挽包子衍同志
附录
我所了解的李霁野同志 李何林
“严肃的工作”——《李霁野文集》阅读札记 解志熙
李霁野佚简十封释读 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