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根源、预警体系、管控策略研究
定 价:78 元
丛书名: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列丛书·青年学者系列
当前图书已被 1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栾彦
- 出版时间:2020/4/1
- ISBN:9787521811353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12.7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有其深层次根源,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会导 致危机,不能只看传统的债务指标,还要结合其深层次形成根源丰富其预警指标。通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实证研究,可发现,东北、中部、西部等地土地增值有限,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与地方政府债务额正相关;地方党政一把手官员连任的可能性越大,举借地方债就更谨慎,反之亦然;各地经济对外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地方债务率;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越高;国企职工比例(SPERSON1)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越大。未来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指数需要考虑到上述重要因素。
本书紧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思想,从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层次形成根源展开研究。
本书□□章探讨了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根源、预警体系、管控策略的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展开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探讨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外沿,以及对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远影响。如经济增速放缓使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财政收入锐减,经济结构转型使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堪忧,金融脱媒使得地方政府不再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等。
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有其深层次根源,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会导致危机,不能只看传统的债务指标,还要结合其深层次形成根源丰富其预警指标。通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实证研究,可发现,东北、中部、西部等地土地增值有限,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与地方政府债务额正相关;地方党政一把手官员连任的可能性越大,举借地方债就更谨慎,反之亦然;各地经济对外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地方债务率;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越高;国企职工比例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越大。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指数需要考虑到上述重要因素。
本书第五章构建了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指数(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 Index,LGDRI)和地方新型城镇化发展绩效指数(Local New Urbanization Performance Index,LNUPI),通过横向比较中国各地地方债规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可了解各地在上述领域的实际情况。□□类地区是地方债务风险很小,地方债务风险指数(LGDRI)为负数,新型城镇化发展较好,地方新型城镇化发展绩效指数(LNUPI)为正数的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天津、湖北等地。第二类地区是地方债务风险较大,新型城镇化发展不足的地区。主要包括贵州、云南、海南、广西、吉林、黑龙江、湖南、安徽等地。第三类是地方债务风险较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大于0的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青海、湖北等地。第四类地区是地方债务风险很小,新型城镇化发展不足的地区。其主要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河北。综上所述,我国各地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地方债务风险并非简单的正向的或是负向的,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央政府应该对一些确实困难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本书第六章指出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四大传导机制。其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土地财政渠道的风险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券通过海外投资者的风险传导机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影子银行渠道的传导机制等。并指出,化解地方债风险,要在传导机制上下功夫,有效的隔离风险,在源头处遏制我国的“隐性地方债务危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根源、预警体系、管控策略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新常态的新外沿、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外沿
第三节 “新常态”的新外沿对中国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 土地财政、新型城镇化、官员年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新型城镇化、地方官员特征对地方债务影响的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土地财政、人口老龄化、国企职工占比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二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五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绩效与地方债风险的“离心性”及化解之道
第一节 构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指数(LGDRI)
第二节 构建中国地方新型城镇化绩效指数(LNUPI)
第三节 各地地方债务风险指数(LGDRI)和地方新型城镇化发展绩效指数(LNUPI)的比较
第四节 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效化解地方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第五节 地方政府债务各指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土地财政渠道的风险传导机制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券通过海外投资者的风险传导机制
第四节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影子银行渠道的传导机制
……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第八章 部分国家化解债务风险的救助措施
第九章 新常态背景下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