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耕言录(套装全二册)》是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原河北省档案局局长冯世斌同志关于档案业务工作文稿的编选结集。兰台,为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存放的地方,后世借指为档案和档案工作者。书中收录作者撰写、发表的文章,集中体现了对馆藏的长芦盐务档案、河北省会变迁档案的整理、研究、文化价值挖掘和成果利用的思考与体会,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作用,有一定的见解。
书名有什么讲的?痕者,疤也,创伤的印记。不管这创伤是怎么落的。有的创浅、轻,不久即会痊愈;有的创深,而且格外重,恐要伴人一生。一省一地也是这样,在历史长河的冲刷里,总要留下深浅不等的各种各类的疤痕。如同查病历,翻用档案的记录,到时会会诊,对人,有利于健康和治疗,对事,有利于明白道理,举一反三,少走弯路。此所谓“以史为鉴”,也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河北,前称“直隶”,到构思书的这些文字时,它刚好78岁(2006年)。河北由直隶裂变而来,这名字本身就如同身上的胎记。也即只要河北存在一天,它的这个痕就不会抹去。直隶改称河北是何年?为什么?过程是怎样的?河北的民众,应当了解这一段历史。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从国史看,为八年历程,从河北讲,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往前推两年,即签订《塘沽协定》的那一年。长达十年的这一民族解放斗争,使河北蒙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也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触摸这个印记,至少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观念。“冀中”一词的出现,便是河北奋勇抗敌的显著标志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改名北京,定为首都,天津改为国务院直辖,共和国新生,河北新生,然河北的名称还是河北。天亮了,人也有辨不好方向,甚至走迷了路的时候。叫探索也罢,折腾也罢,经验也罢,教训也罢。反正从1952年起到1968年止,河北背着“省会”的包袱跑来跑去;从1958年起到1961年止,河北将142个县合并为58个,旋即又恢复为141个;从1959年起到1962年止,河北遭遇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日子太难过了。诸如此类的印记,都可说是创伤的结果。触摸一下,是痛的。然痛定思痛,笔者认为是有益的。书中的大多文字,形成于日常工作的手记,来自于诸多同志的辛勤整理和精心保管,有的已发表过。客观世界永远走着自己的路。一样的燕赵,不一样的河北。挂一漏万,见仁见智。深望各界教正,甚至批判。
《触痕河北》
序
前言
为人们了解那21年的河北尽绵薄之力——写在《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付梓之际
“大事记”中说大事
关于《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的序言问题
“冀中”:深刻在河北大地的抗日碑文——与刘金辉书记商建“中国冀中抗日战争纪念碑”
“晋察冀”割据于“白”,而彰“红”正在于阜平——《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红色档案丛书》序言
看此书,更感西柏坡的伟大和坚实——《红都西柏坡写真》序言
对重大选题要有纵横交错的思维
从“一碗米运动”,说凝重的历史意识
一定要弄清河北省会变迁之谜
对省会变迁,要写出历史的凝重感
过程的意义胜过结局——写在《1958—1968年河北省会变迁始末》付梓之际
序言难,主要是有些话一言难尽——关于《建国后省会变迁始末》序言的修改问题
1949年:河北省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1958年:河北省的撤并县一哄而起
关于《1958一1962年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一书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滴水见太阳”——写在《揭示历史的名词》付梓之际
对“揭释历史的名词”的几点解释
出一套“资政惠民系列丛书”
一定要把河北的“家谱”档案征集好
附录:
要特别重视唐山大地震档案的抢救工作
天地之间是个人——《档案天地》改版改革开宗告语
关于《河北省档案志》修编的若干考虑
太好了,征集到了唐山大地震的航拍拷贝
与有肝胆人共事——《档案天地》改版改革周年寄语
《长芦韦编》
中国长芦盐务档案研究与利用价值举要
关于中国长芦盐务档案分类的两点考虑
长芦盐务档案极具文化开发价值
开展“中国长芦盐务机构考”
打基础便利用惠民生
完善分类译校并重布局谋篇全面启动
文件级目录应最大限度反映出要人和要事
出版一套《中国长芦盐务档案索引》
关于长芦盐务档案整理中的标题问题
关于长芦盐务日伪时期档案的时间处理问题
再谈关于日伪时期档案时间的处理问题
去台湾征集档案弥补《大事记》
边翻译边拟出标题
我愿尽快看到新拟的标题
难在当今事关长远
冠以“中国”,指向“民国”,值得
不只中国人才懂得居安思危
附录:价值无形大用无疆——关于档案价值及其服务功能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