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度量先天禀赋 把握自身健康
中医注重先天禀赋。
禀赋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及胎孕期间与出生时内外环境的影响下所呈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特征。这种特征可表现在体态结构上的区别,也可表现在生理功能与体能上的不同;或表现为心理状态和性格差异;或表现为易患疾病的倾向等方面。这是构成人体体质的重要因素。其形成于出生之前,决定于出生之时。先天禀赋因人而异,所以中医在治病过程中需要了解各人的先天禀赋特征,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辨证论治、辨质论治,以达到最佳疗效;或“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过饮食起居等个体生活习惯改变而起到良好的预防疾病作用。
《灵枢·经脉》写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决气》又进一步指明:“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天年》称人“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张景岳注曰:“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乾之阳,母得坤之阴,阳一而施,阴两而承,故以母为基,父为楯。”张景岳又称“人之始也,本乎精血之原”。所以人之生命是自父母之阴阳交合媾精而始,以父母精血为物质基础,方能身形发育,构成脏腑组织、身体结构、神志活动等生命特征。现代遗传学认为,人类通过生殖细胞的物质与信息传递,将亲代的个体体质特征给予子代。基因是这种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它由DNA序列来承载,以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这一点,古今所说意义相同,而现代医学更能精确地进行基因检测。
“命之所有,先天也。”《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意思是说,人虽然出生于“地”,但是生命来源于“天”,而且人是经由“天地合气”所生成的。也就是说,人是“天”与“地”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中藏经·人法于天地论》认为:“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这都说明人出生时刻与天地、阴阳的关系密切。《素问·宝命全形论》开篇就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天地之气”“四时之法”,也即出生时的时空特征,来自于父母精血的胎元,于母体中得到滋养,孕育十月而成形。然而,在降生一瞬间,需呼吸交流大自然元气、感应时空地理物质元素,才脱离母体而成为自主循环、代谢的生命,真正成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出生时空特征对个体先天禀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可认为是另一种“基因”密码。
如何判析与度量不同个体之先天禀赋呢?通常还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临床上只是根据某些临床表现与舌脉体征,来推断先天禀赋的盛衰。虽然《灵枢·通天》以阴阳含量多少(少阳、太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而分成5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更全面提出了25种体质分类,但在现代临床上应用甚少。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提出中国人的9种体质学说,为现代中医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所谓先天,主要指先天禀赋,它包括种族、家族遗传、婚育、种子,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中医体质学说使人们对先天禀赋有了进一步认识。
陆致极博士是著名文化学者。长期以来,他以深厚的国学修养、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独辟蹊径,对出生时间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博览群书,探赜索隐,又不断实践求证,《又一种“基因”的探索》(2012年)是第一本研究报告。它参考王琦教授9种体质学说,对100多例体质测试与相应出生时空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具有某种关联性,并创造性地归纳出8种体质11小类先天体质倾向的基本模式图,这是对“时空基因”密码的最初解读。
数年后,他以其累积的1085条案例为样本,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检测出生时空结构特征与体质的对应关系,创建了五脏气机模式图,并进一步将先天体质与五运六气学说联系起来,探讨了个人先天禀赋与变迁的自然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成果见于《解读时空基因密码:轻松知道你的先天体质》(2017年)。
近年来,中医界已有开展出生时间对疾病、健康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目前发表的数篇论文来看,虽调查样本量不小,但均以出生时五运六气特征来加以分类描写。与之相比,陆先生的研究直接以出生时空(年、月、日、时)之阴阳五行做出计量分析,显然更为精细,也更为精确。他还兼顾五运六气做出动态分析。可以这样说,陆先生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7年底,陆先生再传捷报:新作《解读时空基因密码(续集)——疾病早知道》已定稿。这是他相关研究的第三本著作,从疾病入手,以所收集的七类常见病案(986例)以及癌症病案(238例)为样本,使用模糊聚类和逻辑回归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展示了个体出生时间的时空结构与后天多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也揭示了各类先天疾病模型特征,并应用计算机程序对先天禀赋之潜在疾病信息进行预测。陆先生发现,先天五脏能量分布的偏颇性是后天发生疾病的重要条件,五脏相克关系是潜在疾病发生的主要线索。他还发现了五脏内部阴阳关系的偏颇性与疾病的关系,许多癌症病案显露了这样的特殊性。这为进一步解读时空基因信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书基于对疾病患者先天禀赋的分析,在临床上更有意义,据此制订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更有针对性。
陆先生的研究工作继承了中华先哲的智慧,结合现代大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程序,用“时空基因”的概念,使先天禀赋成为能计量的数组,探讨它与体质、疾病的相互关系。这虽然只是尝试,还有需完善之处,但这项研究从中医本源出发,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以现代医学“金标准”的循证思维,使“模糊”的中医概念有了“定量”或“半定量”的数学模式,为中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鄙人才疏学浅,承蒙陆先生垂青,三邀为其著作写序,盛情难违,备感荣耀。数年来目睹陆先生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砥砺前行的探索过程,敬佩不已,衷心期待他的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有新的成就!
陈业孟
2019年2月于纽约中医学院
前言│
自2010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个课题:个人的出生时空与其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事实上,个人出生时空联系着他的生命信息,是根植于东方古老文化沃土中的一个伟大假说。
2012年初出版的《又一种“基因”的探索》,是我最初的研究手记。当时收集的案例虽少,但已经可以观察到自然时空给每一个新生儿打上的“印记”与其先天体质的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不能不由衷地赞叹中华先哲的天地人合一的智慧。因为《黄帝内经》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故我把个体初始状态下这种天地“合气”的结果,称之为“时空基因”,以区别于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基因。
由于多年案例的积累,时空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现代大数据的科学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证明出生时空里确有先天体质的信息,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还可以根据出生时空特征去预测个人的体质类型,这为在现代去实践古中医“治未病”的理想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这是2017年出版的《解读时空基因密码:轻松知道你的先天体质》的主要内容。
本书是上述工作的继续,它的主题是时空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
它以收集到的七类常见病案(心脏病、脑血管病、肝系病、肺系病、肾系病、胃病和糖尿病)以及三种癌症病案(肝癌、肺癌、胃癌)为样本,使用数理统计(模糊聚类和逻辑回归)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展示了个体出生时空结构与后天多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在深入挖掘和描写各类先天疾病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程序对先天禀赋之潜在疾病信息的预测工作。接着,将它们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联系起来。这种先天时空与后天运气推移的结合,内因条件与动态的外部环境的结合,进一步完善了作者提出的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个性化保健策略。
在时空基因与先天潜在疾病关系的具体探究过程中,作者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先天五脏能量分布的偏颇性是后天发生疾病的重要条件;五脏相克关系是潜在疾病发生的主要线索;不仅要重视五脏之间的五行生克的偏颇性,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五脏内部阴阳关系的偏颇性,许多癌症病案显露了这样的特殊性等。这为进一步解读时空基因密码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认为,时空基因的研究应该是一个承继中华优秀文化智慧,并能在现代科学方法和工具的帮助下使之发扬光大、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大项目。它凸显了东方生命观的重要特征。囿于作者个人有限的资源和学识,不可能独自去完成这样的大项目。作者之所以殚精竭虑,反复实验,锲而不舍,完全是出自对中华先哲那种超越时代的睿智的由衷敬仰。事实上,本书只是为开展这样的项目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模型,提供一个如何实施它的雏形框架,期盼有志于复兴中华文化的读者(或单位)一起来参加这种探索。目前引用的仅1000多个案例,如果我们有上万个临床分类案例作为分析的基础,让数据来说话,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
作者在本书的实验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他们中有:卢津源、王永成、鲍卿、戴理宏、何重建、庄圆、胡志强、金晓常、吴道平、吴本荣、吴春晖、徐飞、安广青、龚启明、梁知、洪大德、秦玮、祁汉群、奚颂华等。作者要感谢全美华裔中医药总会会长、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博士再次为本书写了序言;邢斌医师阅读了部分初稿,提了有益的意见;我的学生们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孙晓龙为本书制图和校对做了大量工作,他是我的数据与程序的工程师;统计学博士夏林、张楠为本书的统计程序提供了意见;谢平、王建涛、陈安定、沈志齐、汪涓提供了资料,秦敏禾则直接在临床治疗方面参与了本书的实践(见附录)。作者还要感谢妻子魏晓明的支持。最后,要向本书的策划编辑华中健女士,为她一如既往地热情支持和辛勤劳动,致以衷心的谢忱。
已近岁暮,窗外的残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此时我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陆致极
2018年12月18日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