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我国的古建工作者对古建筑有系统、全面、专门的研究。随着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各地寺庙有恢复重建及新建的设计需求,笔者将四十余年来设计的三十余座寺庙建筑的经验汇编成书,供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采用公制计量单位,通俗易懂且实用,避免了单位换算的麻烦,设计者可直接使用,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另外,本书以典型单体建筑为例进行介绍,如遇组合式建筑,设计者可自行组合,方便实用。
本书适用于教学、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专业技术指导等。
中国传统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有完整的营造技术。今天,我国的古建工作者对古建筑有了更为系统、全面、专门的研究。
这些年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各地有新的寺庙恢复重建及新建的情况,为满足这方面的设计需要,笔者根据四十多年来设计的三十余座寺庙建筑的经验,编著了本书,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不足之处望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时代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后,中式建筑应该有新的内涵和改进。
以往,不少介绍中式建筑设计的著作,在计量方面多采用《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的计量尺度,使用“营造尺” “材份等级” “斗口” 等作为计量单位,不便使用。本书采用公制计量单位,通俗易懂且实用,避免了单位换算的麻烦,设计者可直接使用,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
本书以典型单体建筑为例进行介绍,如遇组合式建筑,设计者可自行组合。
本书以结构上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为例进行介绍,对木作部分没有讲述,如有采用木结构的建筑,设计应按木结构设计。
本书对新建寺庙建筑进行了分类,即中式寺庙建筑和现代寺庙建筑。这种分类方式是一种新的立论。本书分别对这些新建的寺庙建筑设计进行了介绍。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承蒙成都文殊院监院能干法师和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道观住持杨明江道长审阅,同时牟先攀同志和王川同志承担了图纸绘制、资料复核工作,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第1章 寺庙建筑概况
11 佛教建筑概况
12 道教建筑概况
第2章 中式寺庙建筑和现代寺庙建筑
21 中式寺庙建筑
22 现代寺庙建筑
第3章 寺庙建筑的总平面布置
31 佛教建筑的总平面布置
32 道教建筑的总平面布置
第4章 平面布置
41 房屋平面的名称
42 房屋的面阔和进深的尺寸
43 柱子
第5章 屋顶设计
51 屋面坡度的设计
52 屋顶的设计
附:灰塑制作工艺
53 屋顶的形式
54 中式建筑屋顶瓦作
第6章 立面设计
61 立面图的设计依据
62 竖向尺寸的确定
63 横向尺寸的确定(根据平面绘制)
第7章 墙体
71 墙体的构造尺寸
72 各类墙体
第8章 装修
81 外檐装修
82 内檐装修
第9章 台基与地面
91 柱顶石
92 踏跺(台阶)
93 须弥座
94 石栏杆
95 月台
96 地面
第10章 塔
101 塔的种类
102 塔的象征意义
103 塔的构造
第11章 彩画
111 和玺彩画
112 旋子彩画
113 苏式彩画
第12章 廊
121 连廊
122 游廊
123 廊的结构设计
124 装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