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思虑纯而智慧开,正是汲取知识的良机。《少年中国史——英雄与传奇的世界:三国》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佟洵、赵云田主编的历史知识读物。时逢倾覆之际,英豪俊杰乘时而起;出身官宦的乱世奸雄,织席贩履的皇室之胄,雄踞江东的紫髯将军;两表酬三顾,三分天下定,成就了一个将星璀璨,英豪辈出的时代……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乱世却充满英雄和传奇的精彩时代。书中涉及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饮食、服饰、教育等社会各方面,匹配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馆藏精品。以历史轨迹上各个时间点为经,以历史风云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历朝治乱兴衰的过程,不但涵盖了青少年必备的各个知识点,还通过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专题和图片的紧密地结合,真实而与详细地还原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有力支撑了青少年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前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东梁
“三国”时期,一般说始自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计90年。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初平元年荆州刺史董卓率“凉州兵”控制了中央政权,而渤海太守袁绍则以“诛暴乱”为名,联合关东诸将共同讨伐董卓,揭开了长期军阀混战的序幕。此时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故历代史家以这一年为“三国史”的开篇之年。那么“三国史”又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一时期,分裂与统一对抗,残破与重建交替,停滞与进步相依。当时的社会因战争频仍,满目疮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比比皆是。而曹操、刘备、孙权等比较有远见的政治家认识到只有恢复经济、稳定民生,才能巩固政权,乃至一统天下。于是,他们各自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了自己统治区内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其中做得较好的曹魏政权为北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如北宋文豪苏轼所吟唱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魏国的创业者曹操被苏轼誉为“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吴国的奠基者孙策,当时人许为“与项籍相似”(《江表传》),其弟孙权则受到曹操的高度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当然,东吴还有被称为“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周瑜;蜀汉开国君主刘备也为曹操赏识,许为能与自己比肩的“天下英雄”。为后世所神化的诸葛亮更被称为“三代以下第一人”。而身为曹魏权臣、西晋肇祖的司马懿也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雄略内断,英猷外决”。
除了政治、军事上的英雄人物外,“三国”时期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如“三曹”“七子”等。另外,在医学方面又有号称“医圣”的张仲景、杰出的外科医生华陀;在数学方面则有以研究圆周率(精确到3.1416)闻名的刘徽;在机械制造方面,还有著名的发明家马钧(发明了翻车、指南车和织绫机)。总之,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称得上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第三,这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时代。三国史是一段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它具有矛盾性、复杂性、情节的戏剧性和人物的鲜活性等特色。多年来,从列为正史的《三国志》到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久不衰地为人们所关注,所垂青。有关三国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家喻户晓。可以说三国时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时代。
那么,一部三国史又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
启示之一。有人把三国历史概括为“乱世”两字,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确是遍地狼烟,四处白骨,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但是,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还是无可奈何的芸芸众生,都力图从“乱”中求“治”,从死处觅生。而人类的文明也正是在曲折中演进。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动的,其中或许有暂时的倒退,但奔腾向前的总方向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启示之二。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有分有合,但毕竟要归于一统。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三国演义》卷首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人讥之为“历史循环论”,但“分合”之说却不无道理,因为人心所向还是“合”,是统一。需知,只有统一才能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家也才能走向富强。
启示之三。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要想繁荣,要想发展,就不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当时孙吴政权的经济发展之路就是明证。三国时期,吴国面向大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同时也有发达的造船业,它能造出载重千吨以上的巨舰。吴国的船舶不仅已抵达今天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而且远航国外,与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都有贸易交往,船队最远甚至航至波斯(今伊朗)。正由于有经济发展做保证,吴国在三国中存在的时间才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