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保健功能》通过介绍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科学基础以及功能的监测、评价和提升方法,具体包括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定义和内涵,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组成,影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因素,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监测与评价,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调控方法,以及在杭州市实地应用的案例分析。
城市森林的概念进入中国已经有30多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城市森林建设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讫止到2019年,全国的城市建成区平均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1.11%,而且有194个城市被评为了“国家森林城市”,可以说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就斐然,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巨大。
当前城市森林的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全面深化,城市化的重点从单纯的土地城市化转向人口城市化。这意味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将成为吸引和聚集人口的中心。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必然将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挑战。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如何满足城镇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城市森林建设本身也面临着重大转折,在北京和上海等诸多大中城市中已完成了荒山荒地上的绿化造林,大面积的造林已经没有条件。城市森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从单纯地追求面积增加转向提高城市森林质量,从强调普遍绿化转向重视城市森林的美化和多功能优化。
这些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城市森林是为谁而建?应该如何建设?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目的与一般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目的没有区别,都是为了美化和改善环境,获得生态效益,所以城市森林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城市中的生态公益林。基于如上的观点,林业和园林管理部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主要使用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在评价城市森林的效益时也基本沿用常规的生态功能指标和调查方法。这种对城市森林的理解符合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形势下对城市森林提出的新的要求。追根溯源,城市森林从定义上来说是在城市直接影响范围内的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是以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人类独创的栖息地。这种本质上的联系就决定了城市森林的建设必须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为最终目的。当前的城市森林建设恰恰忽略了这一本质联系,没有很好地围绕人这一主体的需求来建设,也没有在效益的评价中突出城市森林对人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出现了建设方式和服务主体相脱节的现象,如一些地方政府斥巨资建设城市森林而公众不买账甚至群起反对,又如一些地区城市森林面积增加迅速而公众却没有感受到对自己的生活有任何明显改善等。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组成
第一节 改善环境的保健功能
第二节 调节人体生理和心理状况的保健功能
第三节 促进社会属性健康的保健功能
第三章 影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因素
第一节 外界环境因素
第二节 城市森林结构
第三节 城市森林结构和人体感知的交互影响
第四节 社会经济因素
第四章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监测方法
第二节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
第五章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调控方法
第一节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规划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基于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城市森林规划
第三节 城市森林构建模式
第六章 杭州案例研究
第一节 杭州市概况
第二节 杭州城市森林本底情况调查
第三节 杭州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监测
第四节 杭州城市森林保健功能评价
第五节 杭州城市森林保健功能调控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