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伤寒论讲义》详细讲解了《伤寒论》的特异方证,即与证对应的特异性的方。作者认为,特异方证的运用没有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因为证与方的关系已经确定,临床运用的时候可以省略辨证论治的过程,因而才使特异方证具备了准确、快捷、高效的优势。作者认为,学《伤寒论》主要是学张仲景已经确立的特异方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拓展特异性方证。
吉林的一位慢性肾衰患者,感染发烧,西医治疗半个月不能退烧,听病友说我能治疗这种发烧,其子专程来北京找我。我授小柴胡汤原方,其子因怕耽误时间,用手机发回吉林,服1剂烧退。
什么是特异性方证?
慢性肾衰合并发烧和小柴胡汤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就是小柴胡汤对慢性肾衰合并发烧有特效。
这就是特异性方证。
仿《伤寒论》成例,可表述为:慢性肾衰合并发烧者,小柴胡汤主之。
慢性肾衰合并发烧为什么用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伤寒论》中的少阳病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是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少阳病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往来寒热。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往来寒热是邪在半表半里的表现,其实半表半里是成无己在《伤寒论》注解中提出来的一个错误概念。张仲景在第96条提出了少阳病的主症往来寒热,接着在第97条对此进行解释:“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血弱气尽,腠理开,显然是人体正气虚弱在先;正邪分争,就是正邪双方相持不下,互有胜负。一个不太强盛的正气遇到了一个同样不太强盛的邪气,正气欲驱邪外出却不能一鼓作气,邪气欲侵入人体也不能长驱直入,于是就形成了特有的临床表现——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伤寒论》中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少阳病是正气不足的。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中的弦属少阳,细就是正气不足。热入血室的治疗可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的特殊性就是在妇人经水适来适断的时候,妇人经期的体质状态显然与血弱气尽类似。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用了人参、甘草、大枣。
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教授。1987年6月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肾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1984年考入湖北中医学院跟随李培生、梅国强先生攻读《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跟随时振声先生攻读肾病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湖北省沔阳县毛嘴公社卫生院、沔阳县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
绪论
一、《伤寒论》沿革
二、学术渊源和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四、六经
五、伤寒的传变
六、伤寒的治则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病发于阴、病发于阳
四、辨太阳病传变
五、辨寒热真假
六、辨汗下先后
七、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中风
二、太阳伤寒
三、表郁轻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热证
三、虚证
四、水气证
五、蓄血证
六、结胸
七、脏结
八、痞
九、上热下寒证
十、火逆变证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第五节 欲愈候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四、阳明病欲解时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热证
二、阳明实证
三、阳明寒证、虚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
二、血热证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治禁
三、少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热入血室
三、小柴胡汤禁例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柴胡桂枝汤证
二、大柴胡汤证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四、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节 少阳病变证治则
第五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二、太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一、太阴兼表
二、太阴腹痛证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病治禁
三、少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一、少阴兼表证
二、热移膀胱证
三、伤津动血证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一、吴茱萸汤证
二、四逆散证
第五节 少阴咽痛证
一、猪肤汤证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三、苦酒汤证
四、半夏散及汤证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欲愈证
二、阳回可治证
三、正衰危重证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病提纲
二、厥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一、热厥
二、寒厥
第三节 厥阴病类似证
一、脏厥与蛔厥
二、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三、血虚寒凝致厥
四、痰厥
五、水厥
六、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厥
七、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致厥
八、气郁致厥
第四节 厥阴病预后
一、热厥预后
二、寒厥预后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第二节 霍乱证治
一、霍乱与伤寒异同
二、霍乱证治
第三节 愈后调理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治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二、小柴胡汤证
三、牡蛎泽泻散证
四、理中丸证
五、竹叶石膏汤证
六、饮食调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