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的魅力:人民币雕刻之美》的公开发行,向读者首次掀开了凹版雕刻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本既专业又通俗的图书,全面展示了人民币纸币凹版雕刻的经典之作,熔史料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这《现金的魅力:人民币雕刻之美》将带您追溯人民币凹版雕刻的发展历程,为您解读人民币雕刻艺术的精妙之美,向您展示人民币雕刻师们的匠心传承与不断创新。
本书由于后期加印更换过封面,所以印次不同封面有所不同,内容并无区别,均为我社正版产品。封面以实收商品为准。
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困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人民币独特的艺术魅力,源自其先进的防伪技术、一流的印制质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观人民币纸币,票面上那宛如浮雕、色彩斑斓的精美图文,都是来自一种高难度的特殊印刷技艺——凹版雕刻。
钞票凹版雕刻,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雕刻师深思熟虑的巧妙构思、千变万化的点线组合和精致精准精湛的雕琢,赋予钞票奇特的艺术美感。
17世纪中叶,凹版雕刻首次运用于印刷钞票。由于凹版印制出来的人物、风景、建筑、装饰图文非常精美,加之手工雕刻凹版线条的深浅、弧度、角度难以仿制,公众易于识别,凹版雕刻迅速成为各罔钞票纷纷采用的一种高端防伪印刷技术。
中国钞票采用凹版雕刻印制技术,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1908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中阳第一家国家印钞厂——度支部印刷局(即今天的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从美国购买了万能雕刻机、凹印机等雕刻制版和印刷的全套印钞设备,高薪聘请了五名美国雕刻师来印刷局传授钢凹版雕刻印刷技术,由此开始了我国运用手工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钞票的历史。晚清至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凹版雕刻的发展举步维艰。尽管如此,当时的中国雕刻师们依然自强不息、苦心耕耘,在钞票和邮票印制领域逐步站稳了脚跟,在中国现代印钞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围成立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了人民币印制“以凹印为主”的生产方针,派人去苏联、东德考察购买了一批新型凹印设备,组织雕刻技术人员集中攻关,研发了多项雕刻新技术,凹版雕刻成为人民币防伪的核心技术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币印制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继往开来,蓬勃发展。随着国家实力的强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民币的防伪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在设计上实现了防伪性与政治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工艺技术上逐步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民币的印制水平跻身国际印钞先进行列,有力地提升了人民币的品牌形象。
人民币,是为人民服务的货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为了保障国家货币发行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始终以“忠诚印制,追求第一”为目标,为不断提高人民币品质付出了艰辛努力。其中,人民币凹版雕刻师,以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在人民币上雕刻出一系列精妙入神的图案,大大增添了人民币的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
论现金的魅力
序言
第一章 百年凹雕传匠心
刀尖舞者雕刻人生
——“大罔工匠”马荣为国争光
手工雕刻人像钢凹版工艺流程
百年凹雕匠心传世
——中国钞票凹版雕刻的百年烟云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钢版雕刻薪火相传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雕刻技艺继往开来
第二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
创造性与时代性的历史写真
——第一套人民币雕刻概述
人民币从这里走来
北平厂日夜印制人民币
丰收的喜悦
草原牧马图
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经典之作
工农形象雕刻往事
无垠大地的畅想曲
力与火的交响乐
第三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第二套人民币雕刻概述
把国徽刻上人民币
国家基石的象征
载歌载舞庆国庆
红色圣地的写实展现
躲在花纹图饰问的秘密
第四章 匠心独运刻经典
设计与雕刻珠联璧合
——第三套人民币雕刻概述
让群像自信而庄重
咱们上人有力量
充满质感的凝视
刚与柔的飒爽英姿
雕刻师会战《纺织车间》
天堑变通途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爱北京天安门
点线间的自然之歌
变化无穷的装饰雕刻
第五章 群英荟萃雕精品
艺术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
——第四套人民币雕刻概述
伟大的定格
手雕线条的极致精细
艺术语言中的民族风情
“随形布线”绽放炫彩
巍峨雄壮的井冈山
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
方寸间的磅礴大气
雄奇险峻数岖峡
请剑天涯海角来
取势巍峨的万里长城
梦幻绮丽的装饰雕刻
书法神韵的再现
第六章 精益求精琢神韵
手工雕刻与数字化雕刻相得益彰
——第五套人民币雕刻概述
形神兼备的伟大领袖
随心所欲不逾矩
庄严雄壮的艺术表达
雕刻语言的趣味
奇峰倒影醉漓江
描摹三峡的旋律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淡妆浓抹总相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困成立50周年”纪念钞
“迎接新世纪”纪念钞
从“飞龙”到“升龙”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
航天纪念钞
附录 凹版雕刻作品欣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