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峰的散文诚实、简洁,富有个人情怀。他写故乡、写虞山、写常熟城、写读书笔记,所写皆是个人经历的往事往物,也是阅读思考的收获。人物形象鲜活,生活质感强烈,读来耐人寻味。
这二十年来(1998至2018年),常熟文坛才俊辈出,云蒸霞蔚。
卓有成就的青年作家群中,俞建峰是极有潜力的一位。这位作者,是我当初在编辑《虞山》副刊时,发现和培养的一位创作新苗。他是七零后,最初学美术出身,后在管理一家很大规模的星级宾馆,目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层干部。人生到了俞建峰这个阶段,生活积累有了,江湖诡谲波澜迭起,也能应对自如了。更重要的是,阅读文学典籍,比寻常人丰富,观察人事开始向细致入微靠拢,体会事物的触角开始多层面延伸,积累的写作经验也日益成熟。俞建峰是写小说和散文的多面手。作家最初大多都是向报纸投稿的。胡适当时就是向常熟宗白华的《学灯》副刊投稿的。周作人最初的豆腐干文章,也是向常熟报人丁祖荫的《女子世界》寄送。散文短小精悍,这种体裁比较适合报纸。因为报纸是快速消费的载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都会一睹芳容。要出名,先上报,在电视发明之前,报纸是销路最广的媒体。我见到俞建峰的来稿,便如获至宝。因为他的工作场所能够接触各色人等,具备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这样的故事,能够带给读者源源不断的新鲜果汁。果然,俞建峰不负众望,写出了一大批受到读者喜爱的、鲜活蹦跳的、具有生活质感的散文。
时间的指针像明月清风飘过,我已经忘记了俞建峰第一篇散文是何时发表,什么题目。但我仍然记得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虞山》副刊不断有新作者冒出,俞建峰每年在副刊上发表的作品达十多篇。他与皇甫卫明、西岐等三位作者,总是在副刊的一亩三分地上平分秋色,每年每人的发表数量不相伯仲。到了年底,作家协会统计创作成果,俞建峰的篇数总是略有胜出。他在写作上的追求和突破,有目共睹。为了写出好作品,他在文字上暗下苦功和暗中较劲,我是心知肚明,也为他暗中喝彩!报纸副刊毕竟昙花一现,要想存留佳作,选集出版是最好的归宿。这一次俞建峰《与虞山为邻》散文集的出版,是他精选十余年来所发表的散文的结晶,是他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小结,也是他献给早逝的钟爱的妹妹的一束浓香怡人的鲜花。
此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往事》、第二辑《故土》、第三辑《尘世》、第四辑《心语》。
以我的阅读经验,俞建峰散文的长处在于,他钻研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有所心得,有所体会,有所摘录,有所效法。好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的眼光高远,也是作者文字修养和知识学养的凝结。没有这个三斧头,你怎能在鲁班面前卖弄风情呢?对于文学语言,我是十分看重的。一个作者,他的文字水平高不高,他所苦心孤诣的作品表达,已经达到什么境界,只要看了文章的开头几百字,便可大致掂量出文章的厚重度了。
有人会说,你没有看完全文,怎知文章的完美?其实,一个好的文章开头,已经体现了作者百分之九十的功力。如果你在文章的开首都没有抓住读者的眼球,你叫读者怎会有耐心读完全文?收藏家兼小说家马未都在《醉文明》一书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被请到某地鉴定古董,仓库里铺天盖地堆放着各类高古瓷器,主人豪情满怀地说,家中收藏的五大名窑,比故宫里还多。马未都笑了,心想,全世界公认的官窑瓷器,都是有案可查,你这里竟然还有遗漏?接着,主人从保险箱里拿出一件汝窑水仙盆,马未都远远瞄了一眼,就看出是一件近代仿品。主人说,马先生要不要过过手?马未都摆摆手。事后有人请教马未都,为何不过手摸一下那件汝窑?马说:古代名窑瓷器,打开盒盖,沉郁温润的珠光宝气施施而来,哪有这种火一样的暴发户一般的跋扈?
所以说,观千器而识一器。文学鉴赏水平与古董鉴定的眼锋,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读书,长期摘抄和长期练笔,便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我们来看一下,俞建峰散文的开头部分是如何布局的。
譬如:《狄家浜》的开头,他是这样写的:“我到表弟家去,一路快跑,心情是欢愉的。多么希望表弟和我在同一个村庄,那样在一起的机会就多了。表弟家在浒浦一个叫狄家浜的村子,站在俞家宕的土地上,能望见六队的房屋与树木,狄家浜就在它后边,被挡住了。那时,我觉得表弟家老远的,在小孩子眼里天地是要放大的,那地方,在我的眼里,简直是到了边境。再踏出一步,我担心会回不来。”
俞建峰,江苏常熟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熟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已出版小说集《火烧湖》,散文集《十年》,作品发表于《钟山》《雨花》《天津文学》《青春》《青岛文学》《文艺报》等,入选《苏州小说选》《苏州散文选》等。2020年10月参加鲁迅文学院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
为有芳菲扑面来(序)
第一辑 往事
电影船
少年事
童年的玩具
老屋往事
狄家浜
米
夏日偷游水
台风
怀念妹妹
那些女孩
鱼的命运
纸飞机
男孩与链条枪
玩游戏的日子
第二辑 故土
在方塔园
与虞山为邻
风筝远去
故乡的船与河
村里的芦穄
雨天心情
到海城上去
过去的生活
搁墩湾
乡村夜
菜地
寻访钱柳
巨变
……
第三辑 尘世
第四辑 心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