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智能可穿戴设备嵌入式开发 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新编),依据嵌入式高级应用可穿戴设备开发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编写而成。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的嵌入式高级应用、单片机硬件开发、单片机软件开发、人体健康检测、可穿戴相关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手机APP的开发以及物联网开发原理与流程等的知识与技能。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移动互联、智能互联、人工智能以及电子信息大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 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019-2-175),依据嵌入式高级应用可穿戴设备应用开发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编写而成。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的嵌入式高级应用、单片机硬件开发、单片机软件开发、人体健康检测、可穿戴相关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物联网开发原理与流程等知识与技能。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与职业岗位对接;选取的案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将创新理念贯彻到内容选取、编写体例等方面。 本书在编写时努力贯彻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具有以下特色。1. 突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 智能互联设备是移动互联的终产品,高职学生对应职业岗位有可穿戴设备应用开发工程师、智能设备电路绘图员、智能设备焊接工和装配工、智能互联应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智能互联和智能穿戴产品销售员及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等。本书围绕智能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调整原来以理解嵌入式原理和实验验证为主的教学目标。基于该职业岗位对嵌入式知识和嵌入式高级应用能力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嵌入式软硬件基础知识,读懂硬件电路和软件代码,深入理解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所得数据的通信传输。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成为主动的智能互联设备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充分体会可穿戴设备嵌入式开发知识在智能互联设备中的使用。2.实现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 本书是以可穿戴产品典型开发过程为主线编写的任务驱动模式的项目化教材。针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选用适合穿戴设备开发的STM8L051F3低功耗单片机作为载体,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针对欠缺电子电路知识的智能互联专业的学生,电路板设计选用目前较流行,便于实施的电路板开发平台国产立创EDA,并将智能端APP开发、蓝牙通信等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纳入项目中。项目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项目之间是并列关系,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通过完成每个任务,终实现项目目标。3. 项目设计注重实用性 根据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移动互联企业实际项目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比赛题目,进行细化、整合和设计,删除烦琐的部分,增加满足专业岗位要求的内容,使项目更具有普适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竞争能力。4. 项目组织遵循产品开发规律,强化任务实践过程 本书内容结构遵循可穿戴设备嵌入式产品典型开发过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理论融入教学,突出教、学、做、评一体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通过构建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拓展等环节,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项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同时获得相应技能所需的知识,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一体化、课堂与生产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培养岗位能力一体化。5. 教学资料完整可行,操作性强 本书构建了完整的课程内容和操作体系,所提供的电路图、芯片资料、源程序、测试和调试方法都完整可行,都能在实际环境中运行通过。为了便于开展课程教学,配备完善的PPT课件和视频教程,并详细描述了具体设计步骤和开发全过程,学生参照本书可以在实训环境中制作完成相应的项目,也方便自学。本书程序和相关资料,可以从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jn1PYXrp-984SqpN-TkYg(提取码:ob34)免费下载,也可发送电子邮件至710694754@qq.com免费索取。 本书建议学时为8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项目建议学时项目建议学时 项目1 12项目2 16项目3 16项目4 16项目5 16附录A 4总计80本书由赵航涛、张超、凌寿铨任主编,杨烨、李立亚任副主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资料的作者和提供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0年8月 赵航涛,1991年9月至1995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5年7月至2006年7月,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任教,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江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习,2006年8月至今,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任教师,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访问学者。先后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数据库技术、WEB开发技术、嵌入式开发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2项江苏省教改课题,申获国家发明专利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横向课题到帐经费10万元,主编教材1本。张超,东南大学工学硕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互联系教师,多年从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访问期间师从沈富可教授和沈建华教授进行基于MCU的无线互联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课题研究工作。2017年参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SP432系列超低功耗 ARM Cortex-M4微控制器原理与实践》中国大学规划教材,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主编了《嵌入式应用基础》、《可穿戴设备应用开发实例》等校本教材。主持《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心率检测、监控系统研究》和《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家庭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校级科技基金项目2项,指导、省级嵌入式应用开发大赛并获奖2项。,凌寿铨,男,1986年7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副教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教师,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在算法上有一定的研究,是江苏省数学理事协会会员和无锡数学理事会协会理事。主编出版了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范教材《高等数学》,参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等出版教材。主持了横向课题《大数据与农业经济现状及展望》的研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多平台,递进式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在《职业论坛》发表论文《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大学生的《高等数学》、《数学建模》等竞赛,学生多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 项目一设计开发光照度检测控制器... 1 任务一设计制作流水灯.............................2
任务二设计制作按键控制LED
任务三光照度检测控制系统....................29 二、光敏传感器...............................................................31 思考与问答....................................................41 目录
任务二设计制作智能电子钟....................68
任务一设计开发环境温湿度检测器.......103
思考与问答..................................................132
任务一设计开发人体体温监测器..........134
任务二设计开发基于蓝牙的人体体温 ..............监测器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148 思考与问答..................................................171
任务一设计开发人体心率检测器..........172
任务拓展........................................................................190
任务拓展........................................................................217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