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近20位教授学者的时事评论,包括了对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和建言。其中大部分文章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公众号安泰研值的原创行研文章,也有些是刊登在知名媒体上的时事评论,小部分节选自教授学者们的公开演讲。本书适合政府决策者、企业管理者和对行业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立足交大、发挥交大的综合优势,通过对学术内涵和外延的重新界定,把求真、务实和育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助力中国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将是中国管理教育事业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商学院发展的一次开拓性尝试。秉承扎根中国管理实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世界管理理论的发展方针,《安泰行业评论》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标志性成果,旨在改进管理实践,助力中国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研究院30个行业研究团队将深入分析若干个重要行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多个学科角度着手研究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将中国优秀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推向世界。
三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了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学院战略,旨在彻底改变商学院的研究范式,回归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商学研究本源。传统的商学研究范式主要是以学科为导向,这种(学术)研究我们称之为横向,而安泰战略是在传统的研究范式基础之上,开拓纵向的行业研究,即以行业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目标是打造一个学术研究与行业研究相辅相成、交错发展的新商学生态。2018年底,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应运而生,其目的是汇集各方资源,培养、扶持、推动学院派的行业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用来反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在过去的几年里,安泰师生们秉承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学院战略,频频走出校园,深入了解行业实践,也积累了许多成果。这本集子记录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
纵观全球商学院,以学科为导向的研究范式(即所谓的横向模式)由来已久。我们把管理问题分门别类,如财务会计问题、金融经济问题、营销问题、运营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战略问题等。对每一类问题的研究都吸引了一大批学者,他们的研究工作日积月累,终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每一位管理学者都有自己的身份,代表着他/她的学科领域。这个身份通常是终身的,因为更换身份的代价是很大的。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对研究成果(主要是论文)进行评价、认定、发表,而论文发表的质与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位学者在其学术生涯阶梯上的位子。这是管理学理论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好处是专,所以深,坏处也是专,所以不通。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不通的问题吧。中国的一句古话隔行如隔山其实已经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了,行或行业的存在是因为专业化生产的需求,而结果就是人们对其他行业陌生了、不了解了,也就是说因为专攻一术而使得我们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坦率地说,不通或隔山是必然规律,因此无可厚非,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人类的能力、精力有限,无法面面俱到。虽然隔行如隔山,但行行出状元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大家各司其职、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但是,学术界的不通问题没这么简单!就拿商学院为例吧。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研究范式有三大不通问题。,学科与学科之间不通。诚然,学科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一个复杂的管理问题,化繁为简,便于消化、研究。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学科看到的只是一个复杂问题的某个方面,我们为了便于研究而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但终还是要还原到原来的问题,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可是,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这样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难以实现。盲人摸象的结果是认知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更糟糕的是,一个局部问题的解决可能给另一个局部造成新的问题,我们因此不断地救火,叹息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第二,学术与管理实践不通,或者说学界与业界的割裂。这应验了前面提到的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学界是一行,业界是另一行,楚河汉界,不相往来。这件事如果是放在业界,大家大可不必惊慌,各行各业都在做着自己的贡献,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它们之间不需要太多的往来(这是专业化生产的美妙之处)。但是,学界和业界的割裂,特别是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的分离,问题要严重得多。原因是管理学界的贡献或价值不能在自己的行当里实现,而是要在另一个行当中去实现,即在管理实践中去实现管理理论的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造价值。这种跨界才能实现价值的特点使得学界和业界之间不可分割。第三,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需求不通。商学院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优质的管理人才。前面的两个不通造成了商学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一方面,我们传授给学生们的知识通常是碎片化的,学科条块分割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学术与管理实践的分离,商学院的知识创造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以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的有用性都会大打折扣。总之,学界与业界的隔山严重阻碍了商学院的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传统商学院的研究范式亟待改变。问题不是出在学科导向的专业化生产模式上,而是因为缺乏有效地连接学术与管理实践的桥梁。安泰经管学院提出的纵横交错,知行合一发展战略,就是希望通过行业研究来搭建起一座连接学界与业界的桥梁。我们相信这座桥梁能够解决前面提到的三大不通问题,从而使商学院回归到本来应有的样子,真正实现商学院的社会价值。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行业研究的理念已经得到广大安泰师生和校友们的积极响应,企业与社会调研、跨界交流与合作蔚然成风,行业研究系列成果正在逐渐形成,行业讲座与课程如雨后春笋,一个跨学科、跨院校、跨学界业界的行业研究生态已现雏形。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掩盖不了这项改革的难度,因为毕竟行业研究对许多商学院的老师来说,还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新生事物。挑战是多方面的: 一个是个人层面的挑战,包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认真虚心地学习行业实践、了解行业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确定性,还有跨学科、跨界研究团队的组织与管理;另一个是组织层面的挑战,其中关键的是(广义)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行业研究成果的评定。值得欣慰的是,安泰师生没有被困难压倒,他们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把改革推上新的高度。改革之路不会平坦,但我们的步伐是坚定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谨以此序祝贺《安泰纵横集(辑)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行研时论精选》的出版!我们希望未来每年出版一辑,作为安泰改革探索心路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丛书封面的底色将取自七色光谱,每年一种不同的颜色,七年一轮回;不同颜色代表着正在研制中的全光谱考核评价体系,象征着学院多元化发展的远景目标。后,也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安泰经管学院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2021年8月18日
知行合一001
改变知行分离,要让教授们摆脱成功的诅咒003
案例研究: 实践走向理论的二传手008
数字经济011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构建基于场景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治理体系013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在三横三纵上发力016
互联网 监管方兴未艾,线上线下机会均等024
智能算法与外卖骑手安危027
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包容性发展,倡导公平、公正和普惠原则033
十四五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036
AI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从自动驾驶谈起040
由阿里巴巴受处罚看平台经济的发展和监管045
大健康051
互联网医疗企业: 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053
迎接50年的养老行业信风056
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发展,持续提升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效率059
智慧养老今天的智慧,明天的生活063
中国创新药价量关系的经济解释067
带量采购中国药品市场变局现在进行时072
医药新政下我国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079
医药新政下的医药研发创新进展基于170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分析086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解读093
员工压力与组织支持098
金融103
银行规模扩张的时代已近尾声105
论银行转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作用110
互联网 支付监管新思路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思考117
金融创新如何赋能结构转型期的创新研发123
科技无限,金融有界,监管有度127
从信贷产业流向看银行转型的必要性131
抖音会推出自己的支付平台吗?141
文化与服务145
中国传媒行业的新拐点147
做实网络视频平台的蛋糕151
对教育行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是危也是机156
新媒体时代下,MCN的生存空间为何不断被挤压16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167
后疫情时代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研究171
在线旅游上游供应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175
在线旅游应对疫情大考的创新: 旅游直播181
零售187
新零售策略之深度客户分析189
新零售转型: 门店的新衣193
基于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零售策略分析198
智能制造与能源203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205
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升级21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议213
调峰填谷: V2G或将主导未来车网关218
发电侧储能的难点和支点223
世界500强中的能源企业229
供应链243
神奇算法在哪里245
从供求关系看疫情下逆势而行的国际航运业250
面对断链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255
船舷不再是集装箱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的界限260
共同海损制度无法抵御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风险264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双十一的利弊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