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克斯韦伯自1919年起在慕尼黑大学所作一系列讲演的笔记汇编。《经济通史》对整个世界经济演变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起源(这是韦伯毕生关注的课题)所作的全局性思考与宏观解绎,超越了前人的思想深度,对于我们现在探讨现代化的条件、前提、模式与道路,比较东西方文化,均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分别考察了前资本主义的农业、工矿业、商业及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经济导因与文化根源,探讨典型的日耳曼定居制度的传布、演变及其内容,也将日耳曼农村组织与苏格兰敞地制度、俄罗斯米尔(村社)土地制度、中国的井田制、印度的村落等作了比较研究,后指出:关于原始人的经济生活确实无法作出任何概括的论断。如果我们就欧洲影响所未触及的人口中去寻求答案,我们总是发现彼此相差悬殊,而毫无一致之处。
德文原版是在韦伯逝世后,在韦伯遗孀玛莉安妮的主持下,由两位德国学者赫尔曼和帕尔伊整理出版的。英译本则由著名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开山鼻祖弗兰克奈特于1927年译成英文。20世纪60年代初翻译家姚曾廙先生根据奈特的英译本将此书翻译成中文,以《世界经济通史》的书名出版。此次出版由著名经济学家韦森校完善。
在近现代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一个思想深邃、视野广阔和见解独到的思想巨人,韦伯已对世界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的论者把他视作为与马克思(Karl Marx)和涂尔干(Emile Durkheim)齐名的三大思想家和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对此,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曾评价道:在我看来,韦伯是站在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点上。他看到了古老体系的解体,并抓住了它的实质,而这是他同时代的人所不能做到的。对于构思科学发展的方向,韦伯做出了比其他任何名人都更多的贡献。这个新的方向预示了把握即将到来的新社会的根本意义。(转引自汉诺福根:《马克斯韦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63页)
韦伯对西方思想界的巨大影响,首先是经由帕森斯译介韦伯的著作而在美国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的影响经由出口转内销的方式,重新回复到德国本土和欧洲学界。在德国和欧洲的学者重新认识到韦伯思想重要性的同时,一些德国学者也开始从韦伯本人的文本脉络、思想渊源、时代历史背景以及韦伯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精神历程等多维视角来重新解释韦伯,从而发生了一个祛韦伯美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曾有人对帕森斯把韦伯塑造成社会学家的做法提出异议。这里,且不管是否应该把韦伯视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一个法学家、一个经济学家,还是一个经济史学家,但迄今为止,还似乎无人怀疑韦伯在人类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韦伯一些学术著作和生前的手稿的整理出版,以及随着国际学术界和文化界对韦伯思想研究的深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韦伯思想世界。并且,这个韦伯思想世界是如此的博大纷杂、深邃繁复和扑朔迷离,以至于当代许多研究者都把韦伯的著作和有关韦伯研究的文献,视作为一种巨大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思想的采矿场,而这部〈经济通史》,无疑也是韦伯存留在人类学术思想资源矿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韦伯初在柏林洪堡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即魏玛宪法)的起草设计。
译者简介:
姚曾廙,翻译家。
英译者原序
德文版编者序
篇 家庭、氏族、村落和庄园(农业组织)
章 农业组织和农业共产主义问题
第二章 财产制度和社会集团
第三章 领主产权的起源
第四章 庄园
第五章 在进入资本主义以前西方各国农民的地位
第六章 庄园的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篇 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以前的工矿业
第七章 工业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第八章 工矿业发展的阶段
第九章 手工业行会
第十章 欧洲行会的起源
第十一章 行会的瓦解和家庭工业制度的发展
第十二章 作坊生产――工厂和它的先驱者
……
第二十九 章合理的国家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精神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