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龙的东西之别和最终统一、龙的起源、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龙、《圣经》和圣徒生活中的龙、日耳曼龙、动物寓言集和凯尔特神话中的龙、亚洲龙、民间传说中反对贵族统治的龙等。
序 龙的东西之别和*终统一
龙,对我们中国人——“龙的传人”——来说当然毫不陌生,但此刻您手上的这本《龙:恐惧与权力》讲述的却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龙,也不单是世界上某国某地独有的龙,而是着眼于呈现人类文化所共有的这一奇特而复杂的文化符号。
毋庸置疑,龙的形象绝非东方所独有。只消看看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奇幻作品,龙几乎一直就是□□怪物和至高的力量象征。那它的形象究竟是从何而来?西方式的喷火龙与东方尊贵的金龙的分野又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马丁·阿诺德作为一位英语国家的著名科普作者(他的其他文化作品还包括维京人、雷神索尔等主题),首先以全书近一半的篇幅(□□章到第五章)浓墨重彩地讲述印欧语系的龙,也就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龙。印欧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大语系,主要由于史前人类的迁徙而形成,不但包括了英语,且如今的欧洲人、印度人和美洲人所用语言几乎都属于这一语系,在这一大语系下的龙这个虚构形象具有着共性。
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龙“尊贵威严”的外貌形象不同,印欧语系的龙涵盖更宽广。大蛇是龙,九头蛇是龙,海蛇是龙,拉弥亚是龙,乃至有的三头犬也是龙。只要符合蛇形、爬虫类(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体型巨大、食人这几个概念里的一个或多个,就可能被称为龙,按时髦的话说叫“缝合怪”。而这种形象的龙几乎永远不会扮演正面角色,它们总是英雄的绊脚石,是□□和邪恶的象征,而我们在后文中即将看到,这种精神特质代表了东西方的完全对立。
从源流上看,印欧语系的神话可分为三支:一支是人类文明的*初发源地,中东“新月沃土”地区的神话,由此进一步诞生了犹太教、□□教和《*经》;一支是新月沃土与欧洲交界地带的南欧及小亚细亚诞生的希腊神话;*后一支是欧洲本地土著,如日耳曼人、盎格鲁 - 萨克逊人、冰岛维京人等,包括更早更独立的凯尔特人的神话。这三支神话在公元纪元的*初几百年间被□□教所统一,合并为中世纪的教义与寓言,龙的邪恶形象来自这三个分支,*后也趋于固定,乃至成为撒旦的代表。整个过程与人类历史的进程完全吻合,充分说明了文化乃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本书作者马丁·阿诺德(Martin Arnold),赫尔大学北欧研究荣誉教授。他的代表作品有《维京人:文化与征战》和《雷神索尔:令人惊叹的神话》。
译者简介:
本书译者潘明霞,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江苏省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以来从事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发表论文□0多篇,出版专著1部。
序 龙的东西之别和*终统一 1
引言 龙的起源 1
第一章 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龙 1
第二章 《*经》和圣徒生活中的龙 33
第三章 日耳曼龙(上):古斯堪的纳维亚神话和古英国文学 67
第四章 日耳曼龙(下):古老的萨迦 89
第五章 动物寓言集和凯尔特神话中的龙 113
第六章 亚洲龙 131
第七章 民间传说中反对贵族统治的龙 161
第八章 作为虚构和事实的欧洲龙:从中世纪传奇到育龙 183
第九章 古龙复活:J.R.R.托尔金和C.S.刘易斯 □13
第十章 野性的龙 □31
第十一章 □□·R.R.马丁的龙与权力问题 □53
结论 龙和恐惧 □71
致谢 □77
参考文献 □78
图片致谢 305